[其他]陀摆式行星传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5106904 | 申请日: | 1985-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6904B | 公开(公告)日: | 1988-03-16 |
发明(设计)人: | 熊介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介良 |
主分类号: | F16H15/16 | 分类号: | F16H15/16 |
代理公司: | 成都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别伟,胡永锦 |
地址: | 四川省成都市东城***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摆式 行星 传动 装置 | ||
1、一种陀摆式行星传动装置,具有行星K-H-V机构的三大部件,在壳体(14)内的控制环(52)、带支臂(26)、配重(28)组成的输入轴(16)、输入轴(18)三者共轴线(20),锥形体(50)的轴线(22)与输入、输出轴线(20)在汇交点(0)处成α角相交,在锥形体(50)与控制环(52)的接触线(51)上的任意的一点到轴线(20)的距离始终等于控制环(52)的半径,其特征是将作行星运动的锥形体(50)通过输入轴(16)之上的支臂的轴承(24)来约束锥形体(50)的轴线(22)围绕着输入、输出轴线(20)成2α的园锥角度在控制环(52)之内作陀摆式的行星滚动,在两轴线(20)、(22)的汇交点(0)范围处,用球节轴承副等把锥形体轴(54)和输出轴(18)连接起来,并分别在这两轴相对的大端处制有齿轮传扭装置(46)、(48),组成同步万向联轴器来传递转矩,自动加压装置置于锥形体轴(54)和锥形体(50)的轴端之间,通过改变控制环(52)与锥形体(50)轴向接触传动的位置上的变化,组成为“陀摆式行星K-H-V机构”的多种传动方式中的无级变速传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陀摆式行星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同步万向联轴器中的球节轴承副是分别由锥形体轴(54)、输出轴(18)的轴端孔中压入带轴台的球头(58),径向推力轴承(70)、(72),轴向推力轴承(74)组成,其球节中心定在汇交点(0)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陀摆式行星传动装置,其特征是同步万向联轴器中的齿轮传扭装置(46)、(48)是一对齿数相等的锥形齿轮组成,其节锥角选在同步万向联轴器中心(0)作顶点的180°-α°的角平分线上,在锥形齿轮(46)、(48)内,两节园锥面上制有园锥环面(62)、(6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陀摆式行星传动装置,其特征是决定锥形体(50)大头半径尺寸的关系为:γ=R·cos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陀摆式行星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自动加压装置是在锥形体(50)的大端内孔中装有加压环(56),在锥形体轴(54)轴端上传扭齿轮(46)的内侧处制有加压球窝(55),二者之间置入钢球(60),通过碟簧(44)螺帽(42)贴合锁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陀摆式行星传动装置,其特征是陀摆角α的角度以7°~20为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陀摆式行星传动装置,其特征是传动比i=1-D/d,实际应用传动比i=0.02~-3.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陀摆式行星传动装置,其特征是至少两个以上的陀摆式行星传动装置的平衡单体并联或串联组合。
9、一种陀摆式行星传动装置,具有行星K-H-V机构的三大部件,在壳体(20)内的内齿圈、输入轴(16)、输入轴(18)三者共轴线,锥形体轴(54)的轴线(22)与输入、输出轴(20)在汇交点(0)处成α角度相交,啮合齿轮的分度园选在接触线(51)上的半径上,其特征是在壳体(20)的轴向空间内间隔排列着内齿圈组(1′、2′、3′…),在锥形体轴(54)固定着按齿数的顺序排列着锥形齿轮组(1、2、3…),组成至少一对,并保持常啮合的多级齿轮副,在多级齿轮副的每一个内齿圈的外围处设置同等数量的控制离合器(1″、2″、3″…)并通过锁紧某一个内齿圈来进行变速换档,在两轴线(20)(22)的汇交点(0)范围处,用球节轴承副等把锥形体轴(54)和输出轴(18)连接起来,并分别在这两轴相对的大端处制有齿轮传扭装置(46)、(48),组成同步万向联轴器来传递转扭,组成为“陀摆式行星K-H-V机构”的多种传动方式中的有级变速传动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陀摆式行星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同步万向联轴器中球节轴承副由锥形轴(54)、输出轴(18)相对的轴端的内球面(84)和置于汇交点(0)中心的大钢球(58)组成,带保持架的小钢球(69)安装在内球面(84)与大钢球(58)之间,用内外档圈(77)、(71)来约束。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陀摆式行星传动装置,其特征是至少由两个以上的陀摆式行星传动装置的平衡单体串联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介良,未经熊介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69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