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电子束指引彩色阴极射线管的荧光表面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5107294 | 申请日: | 1985-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7294A | 公开(公告)日: | 1987-03-25 |
发明(设计)人: | 加藤博;斎藤玲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9/227 | 分类号: | H01J9/227;H01J29/3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巫肖南,李雒英 |
地址: | 日本东京品川***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束 指引 彩色 阴极射线管 荧光 表面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的领域:本发明是涉及一项电子束指引彩色阴极射线管荧光表面的制造方法。
对以前工艺的描述:电子束指引彩色阴极射线管的荧光表面的横截面如图2所示。荧光屏面板1是由平面玻璃板所制成的,在该面板的里面制成了黑色的基底6,在每一条黑色基体的之间相贯排列着对应着红、绿、和兰色的荧光条纹R、G和B。在彩色荧光带R、G和B的上面制成了如用铝的薄膜所做的金属底层2,在该底层2的上面再进一步制成指引荧光条纹的ID。漏斗形的管外壳3用熔融的玻璃4与荧光屏面板的边缘作密封联接。
在指引型阴极射线管中,由电子束扫描指引荧光条纹ID所获得的光学输出信号能被检测出来,例如通过排列在漏斗形管壳上的光电接收元件产生指引信号,再根据该信号对应的三种基本颜色的荧光条纹R、G和B的位置来予定接收彩色同步的信号。
这种类型的电子束指引彩色阴极射线管的荧光表面通常是按照下列方法制造的。如图3所示,如荫罩型彩色阴极射线管的普通荧光表面的相同样式一样,在荧光屏面板上做上一层黑色基体6、彩色荧光条纹R、G、B,一层如用丙烯酸树脂制造的有机的基层5和通过真空喷镀铝而做成的金属底层2。其后,在金属底层2上通过离心方法覆盖上一层指引荧光材料的悬胶,该荧光材料是由聚乙烯醇(PVA)和铵基二色变性剂(ADC)这样的光敏媒介剂所构成的,该荧光材料的悬胶烘干后就形成了光敏荧光树脂层6。然后如图3B所示,对应于指引荧光条纹ID的部位,通过一张光掩膜7用紫外线8进行曝光并凝固该被曝光的部位,然后用水进行冲洗后就得到了如图3C所示的指引荧光条纹ID。
然而在上述的常规方法中,由于含有PVA和ADC的指引荧光材料悬胶是直接覆盖在金属底层2上以形成光敏荧光树脂层6,接着由紫外线进行曝光和显影处理,但荧光材料9还会残留在金属底层2的整个表面上,这样就不能得到清晰的指引荧光条纹ID。因此就可能得到模糊的和有干扰的指引信号,此外如果提高供冲洗用的液体的压力或是增加冲洗的时间以便彻底去除露出来的剩余荧光材料9,但这就很可能损坏金属底层2。
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电子束指引彩色阴极射线管的方法,该方法没有先前工艺生产时的缺点而能够获得清晰的指引荧光条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电子束指引彩色阴极射线管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增加冲洗用液体的压力或延长冲洗的时间,因而能避免损坏金属底层。
根据本发明就能实现上述的目的,这是借助于在金属底层上先制成一层光敏树脂层,再在该层上制成一层指引荧光层,然后采用紫外线曝光和显影的方法以制成指引荧光条纹ID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方法,指引荧光材料层避免了金属底层的直接接触,这是因为在这二层之间有了光敏树脂层,而且不需要的指引荧光层的部位能够和先前涂盖上的光敏树脂层通过曝光和冲洗的方法一起被去除掉。因此在金属底层2上能够避免出现多余的荧光材料。
附图的简短说明:
通过阅读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其附图可以清楚地得知本发明的特点和优点。在这里:
图1A是通过ID表示了根据本发明所采用的生产步骤;
图2表示了普通电子束指引彩色阴极射线管荧光屏面板的横截面;
图3A到图3C用图解的方法表示了生产一般电子束指引彩色阴极射线管的工艺步骤。
本发明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现将通过参考图1A到图1D来作具体的说明。
如图1A所示,在荧光屏面板1上先后制成黑色基体b,彩色荧光条纹R·G·B,一层如用丙烯酸树脂制造的有机层5和通过真空喷镀铝而制成的金属底层2。在该金属底层2上借助于印刷电路工艺涂刷上一层由聚乙烯醇(PVA)和氨基二色变性剂(ADC)所构成的光敏材料、其烘干后就形成了光敏树脂层10,该层厚度为0.1到1微米。
然后如图1B所示,在该光敏树脂层10上也借助于印刷电路工艺涂刷上一层包含有指引荧光材料的悬浮胶,经烘干后就形成指引荧光层11,该荧光层的厚度为10微米,由于采用印刷电路的涂刷工艺所以不会损坏光敏树脂层10。
再如图1C所示,要制成指引荧光条纹ID的光敏树脂层10的部位用光掩膜7进行紫外线8照射下的曝光处理。曝光后并经显影后该层10立即用水进行冲洗,光敏树脂层没有被曝光的区域述同相对应的指引荧光层11的区域一起被水冲洗掉了,这样就得到了如图1D所示的指引荧光条纹I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7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