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一种用于热浸涂镀及真空蒸镀的两用连续涂镀设备无效
申请号: | 85107485 | 申请日: | 1985-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7485A | 公开(公告)日: | 1987-04-15 |
发明(设计)人: | 梅田昭三;筑地宪夫;爱甲琢哉;橘高敏晴;古川平三郎;和气完治;下里省夫;加藤光雄;和田哲义;柳谦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新制钢株式会社;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3C14/56 | 分类号: | C23C14/56;C23C2/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王彦斌,石小梅 |
地址: | 日本东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热浸涂镀 真空 两用 连续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钢片进行连续涂镀的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既可进行热浸涂镀,又可进行真空蒸镀的两用连续涂镀设备。
我们知道,可用三种方法对钢片表面涂镀锌,铝或类似金属,这三种方法分别是:热浸涂镀,电解涂镀(电镀)以及真空蒸镀。其中,电镀在本发明的考虑之外,这是由于它需要使用电流。当前在工业中广泛应用的热浸涂镀方法,是在含氢气体(通常为氢氮混合气体)中将钢带加热至700℃左右,以便活化其表面,并同时退火,之后,将其浸入熔化的金属涂镀浴槽,通过气体擦拭法完成涂镀量的控制,即,一当钢带从浴槽中抽出,马上控制空气一类的气流从几个喷嘴吹到复盖在钢带上的熔化金属膜上,通过调节气体流速,气体压力,喷嘴到钢带之间的距离等参数,得到所要求的镀层厚度。热浸涂镀法存在下列问题:(1)以现有的气体擦拭技术很难控制涂镀量少于30克/米2因此,涂镀量少于30克/米2的电镀钢片通常采用电解涂镀方法生产。(2)由于钢片浸入涂镀浴槽,所以热浸涂镀法不能生产仅仅一面涂镀的钢片,或两面涂镀不同厚度的钢片。通过以下方法可生产仅仅一面涂镀的钢片:首先两面涂镀,之后将一面的镀层除掉;或者,将钢片一面涂上一种能防止涂镀的媒介,并于热浸涂镀之后将其除去,通过这种方法完成钢片的一面涂镀,然而这两种方法都是工艺复杂、极不经济。可以设想采用如下方法生产两面涂镀不同厚度层的钢片:在气体擦拭阶段,应用不同工作状态的气流吹到相应两侧,控制熔化的金属以不同的厚度粘结到钢片的两面上。然而,由于钢片的振动以及喷嘴到钢片的距离不能满意地调节,这一设想在实际上并不可行。
与之相反,真空蒸镀方法具有如下特点:(1)可很容易地进行每一个单面的及双面蒸镀,这是由于钢片的每一侧分别地由金属蒸汽淀积涂镀的。对钢片两面进行蒸镀时,通过改变对每一面的淀积条件可以容易地蒸镀不同厚度。(2)可以快速地进行薄层蒸镀。然而,采用这种方法不能得到如采用热浸涂镀法所能达到的镀层厚度,这是由于,当金属在钢片表面上淀积时,由于凝固潜热,使钢片温度上升,而且淀积金属和钢片通过相互扩散而合金化,这样,有镀层的钢片的可加工性被削弱,举例来说,0.3mm厚的钢片基体在250℃作100克/米2的两面镀锌的真空蒸镀时,由于凝固潜热,使钢片基体的温度从大约300℃升高到大约550℃,并因此使钢和锌合金化(薄层蒸镀时,温度不会升高这么多)。
因此,必须根据产品要求正确选择使用热浸涂镀及真空蒸镀。然而,实行这两种工艺方法的设备完全不同,并且通常安装在不同的场所。如果能将这两种类型的设备结合成可选择转换的、分别进行两种涂镀工艺的单一设备,那将是十分方便的。
通过将气体还原退火连续热浸涂镀设备的气体还原退火炉和连续真空蒸镀设备的真空淀积室连接起来的办法,可以完成连续热浸涂镀设备及连续真空蒸镀设备的结合。然而,如果直接把气体还原连续热浸涂镀设备的气体还原退火炉和连续真空蒸镀设备的真空淀积室连接起来,则气体还原退火炉中的含氢气体将会被吸入到真空淀积室中。这时,如果出现漏泄,使空气被抽入真空淀积室,则有爆炸的危险。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而能将连续热浸涂镀设备和连续真空蒸镀设备结合在一起。
上述这一问题可采用下面办法解决:在气体还原退火炉出口处设置一个增压腔,腔内维持高于气体还原退火炉内压的一个压力。
本发明提出一种两用连续涂镀设备,用于热浸涂镀及真空蒸镀,其特征是:气体还原退火连续热浸涂镀设备的气体还原退火炉的出口和连续真空蒸镀设备的密封辊腔的入口之间,通过一个增压腔连接起来。
这一增压腔最好是可拆卸地连接,同时,气体还原退火炉和该增压腔最好用一可拆卸的管道装置连接,而且,增压腔最好装有一个压力调节安全阀。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图1为一示出本发明设备基本原理的纵剖面简图。
图2和图3为示出结合到本发明设备中的连续真空蒸镀设备中的一个实例中的密封辊机构的剖视图。
图1中的连续热浸涂镀设备例如是Zendzimir型式的。在接近气体还原退火炉(2)的出口(5)处的底部装有一鼻形部件(3)。该鼻部件的末端浸入一个熔化金属涂镀浴槽(4)中,这种设备在本技术领域中已为有关技术人员所熟知,并且已经在例如1958年7月出版的“金属工业”(metal industry)中作过说明。
一条带状钢片(1)从左侧入口被连续地引入气体还原退火炉中,并在其中清除钢片表面上的氧化物,同时进行退火,之后钢带浸入到熔化的金属涂镀浴槽(4)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新制钢株式会社;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新制钢株式会社;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7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