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可控式逆止伐、底伐无效
申请号: | 85107804 | 申请日: | 1985-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7804A | 公开(公告)日: | 1987-10-14 |
发明(设计)人: | 郭良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良森 |
主分类号: | F16K15/03 | 分类号: | F16K15/03 |
代理公司: | 黑龙江省鸡西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景福 |
地址: | 黑龙江省鸡***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控 式逆止伐 底伐 | ||
本发明是关于流体控制元体的发明。
逆止伐、底伐是泵类系统中用的比较广泛的两个控制部件,特别是逆止伐在水泵系统中更是必不可少的保护部件。但现在使用的逆止伐、底伐,在工作时闸板的开启都是依靠流体的压力,对流体的流通起着一定的阻碍作用,使水泵的效率有所降低,也减少了水泵的吸、排扬程,增加了能量损耗。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即具有现时使用的逆止伐底伐的优点,又同时具有节能效果的新型逆止伐、底伐,以提高泵的效率,减少泵类的能耗。
本发明的可控式逆止伐、底伐在工作时闸板不仅可以依靠流体的压力打开,而且可以根据需要人为控制闸板的开启与关闭。
可控式逆止伐、底伐的工作原理是:在泵起动时,伐的闸板的打开依靠流体的压力与现时使用的伐的工作原理相同,泵起动完毕进入正常运转时,就可以操作装在伐的闸板轴上的手柄,人为控制闸板的打开,闸板开启最大后把手柄加以固定,伐的闸板进入人工维持打开的工作状态,不再依靠流体的压力维持打开,为了使流体流经伐时的阻力最小,闸板在最大开启位置时,闸板与流体的流向近于平行。停泵时,要先放开手柄解除对伐的人为控制、使伐恢复为现时使用的伐的工作状态,使泵在停止时得到保护和便于再次启动。
本发明的伐,可以用一种金属材料制造(如:铁或铝等)也可以用几种金属(如:合金)材料制造,也可以用非金属(如:塑料的)制成;或用金属件与非金属件混合制成。可制成普通型的,也可制成耐酸碱等特殊型的。
伐可以用铸造的方法制造;或用焊接的方法制造;也可用其它的方法制造,外型可以是任意形状的。
伐的闸板的开启方式可以制成旋转开启式的:也可以制成抬起开启式的。或其它形式的。
人为操作伐的闸板开启或关闭,可以用手动的方法,也可用用气动的方法;也可用电磁的方法;或其它的方法。伐的闸板在转轴上的固定,可以采用键或螺栓,也可采用其它方法的。
转动手柄在闸板转轴上的固定,可以采用螺栓或键;也可用静配合的方法,也可用其它的方法。
据煤炭部地方煤矿科技情报东北分站1982年《地方煤矿二十项新技术推广》第101页中介绍:在水泵上安装射流器,取消底伐后,水泵就可以节能16%,采用本发明的新型伐进行人工操作,就相当于把泵类系统中两个主要局部耗能元件逆止伐,底伐同时取掉,其节能效果是不会比采用射流器低的,而且比采用射流器简单易行,排水管路中无压力水时,也可以人工灌水启动。以《电世界》杂志1983年第八期第6页介绍,81年全国泵类耗电占全国电能消耗的21%以上约600亿度,如泵采用本发明的伐可解能5%,仍可节电30亿度。当底伐的闸板因杂物卡阻不能密封而发生泄漏时,可转动手柄把闸板打开,用管路中的压力液体冲刷,使处理此类常见故障简单、方便,减轻劳动强度。
本发明的逆止伐,底伐的结构如示意图所示,图(1)是逆止伐的示意图,图(2)是底伐的示意图。
1、为伐壳。2、为联接螺栓组件。3、为闸板。4、为手柄。5、为闸板转轴。6、为闸板的固定键。7、为衬套。8、为手柄固定螺栓。9、为闸板底座。10、为伐壳密封垫11、为闸板密封垫。12、为底伐的滤网。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案是:伐壳(1)用铸造的方法制造闸板活动范围内外形近于矩形,联接螺栓组件(2),使用普通的,闸板(3)用铸造的方法制成,主要封闭部分制成近于矩形的,并进行机加工,其上钻4个穿固定密封垫螺栓用的孔,与轴配合的孔上加工有矩形键槽,手柄(4)用铸造的方法制成,并进行机加工,与轴配合的孔上加工有一个固定和调整手柄安装角度的径向螺孔,固定手柄时,使手柄与闸板的重力都使闸板闭合。闸板轴(5)用机加工的方法制造,其上开有矩形键槽;固定键(6)选用矩形键;衬套(7)用黄铜制成;闸板底座(9)用铸造的方法制造,把与闸板密封的部分制成凸台面进行机加工,进口成近于矩形的;密封垫(10)(11)选用胶质的,底伐的滤网(12)采用现时使用的,螺栓(8)选用普通的螺栓。
当泵的动力机是电动机时,手柄的操作方法采用电磁的,以使逆止伐能自动地保护泵不受水击而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良森,未经郭良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7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