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聚醚砜树脂膜的制备无效
申请号: | 85107881 | 申请日: | 1985-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7881B | 公开(公告)日: | 1988-04-06 |
发明(设计)人: | 吴忠文;于洪泽;陈凤琴;周福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81/06 | 分类号: | C08L81/06;C08L5/18;C08L3/08;C08K5/20;H01B3/30 |
代理公司: | 吉林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武艳茹 |
地址: |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醚砜 树脂 制备 | ||
本发明属于聚醚砜树脂膜的制备技术。
在机电行业中,大量应用的绝缘膜材料主要是聚酯(PET)膜和聚酰亚胺(PI)膜。聚酯膜价格便宜但只能在120℃以下使用,聚酰亚胺膜耐温等级为C级(200℃)绝缘材料但价格昂贵(约300元/公斤)。因此开发一种综合性能好,价格适当的F(150℃)、H(180℃)级绝缘膜材料的社会需要是很迫切的。目前已经开发成功的聚醚砜树脂(PES)膜在经济上和综合性能上都较适合上述要求。
关于利用聚醚砜树脂用溶液法制膜已有一些专利发表。如日本专利特开昭53-33255采用了二氯甲烷-甲醇-水体系。特开昭51-7057采用了二氯甲烷-氯仿体系等等。这些体系溶剂沸点低,易干燥,可是由于常温挥发太快,在成膜过程中流平性差,溶液很快结皮及凝胶。我们综合分析了上述各种体系的优缺点后,经过精心筛选,找到了以二甲基乙酰胺为主溶剂混合以低沸点的、或和酮类、或和酯类、或和苯及其同系物等形成的新的溶剂体系,其中又以丙酮、乙酸乙酯、甲苯为最佳,本发明既克服了上述专利中的缺点又易于干燥,在成膜工艺中很容易得到性能良好的膜。
利用这个配方可以采用二种方式成膜,其一是平板浇注。即在水平玻璃板(或金属板)上浇注一定量的树脂溶液,然后用一定厚度的刮膜工具,将溶液层刮成一定厚度,放入真空烘箱内,抽空升温干燥,待溶剂全部除去后冷却至室温,取下所得的膜。此法适用于工业生产的流延法成膜工艺,一般可得20-80微米厚的膜。
其二是铝箔挂胶法。即将树脂按上述溶剂体系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后放在密闭容器中然后将裁好的铝箔浸入其中迅速提起,待自然流平后放入鼓风烘箱中直立干燥至除去全部溶剂为止,便可得到所需的膜,此法适合工业生产的铝箔挂胶法使用。
具体实例如下:
例1、将25克聚醚砜树脂溶于45克二甲基乙酰胺中,待全部溶成透明棕色粘液后,在搅拌的情况下,将30克丙酮缓慢加入(加入速度以不出现大块白色沉淀为宜)。搅拌直至混合均匀为止。取一定量此溶液倒在玻璃板的一端,然后用准备好的刮膜工具将溶液沿玻璃板刮匀。其厚度由刮膜工具控制,刮好后平放在真空烘箱中抽空升温干燥至溶剂全部除去后冷却,将膜从玻璃板上取下即可。
例2、将例1中的丙酮改用为甲苯或乙酸乙酯,其他操作完全按例1顺序进行,同样可得所需的膜。
例3、将12克聚醚砜树脂溶于53克二甲基乙酰胺中,待全部溶完成棕色透明溶液后,在搅拌下,缓慢加入35克丙酮,继续搅拌至混合均匀止。将裁好的铝箔浸入配好溶液中,并迅速提起,待其自然流平后,挂于鼓风干燥箱中,鼓风加热至180℃,保持直至除去全部溶剂。冷却,从铝箔上取下所需的膜。此时得到的膜约为10微米左右。
例4将例3中干燥后带膜的铝箔,上下倒置在上述溶液中再浸一次,用例3同样操作就可得到膜厚为20微米左右的膜。此法膜厚度可由浸渍次数调节。
例5,只要将例3中的丙酮换成甲苯或乙酸乙酯,进行同样操作亦可得同样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7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