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集装箱透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5108054 | 申请日: | 1985-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8054A | 公开(公告)日: | 1986-09-03 |
发明(设计)人: | 罗尔夫·迪特里希;格哈特·唐格斯;托马斯·赫维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曼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5/00 | 分类号: | G01V5/00;G01N23/04;G01T1/29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秉芬 |
地址: | 联邦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装箱 透视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个以扇形射线透视集装箱的装置,该装置具有一个其运输方向垂直于扇形面的集装箱运输段,并带有一个接收器连接在一个信号处理的装置上。
这种类型的装置在美国专利US-PS4 430 568中已作过描述。作为一个辐射器,透视比较大的集装箱必须使用一个线性加速器。由于原理上的原因,该线性加速器只有15°-20°的反射角。为了能够透视整个集装箱,在辐射器和接收器之间需要有一个很大的距离。但是,要透视装满的集装箱,射线接收器的强度不够。另一种办法是,通过集装箱和辐射器射线接收器系统之间的直角折线形相对运动而进行部分透视。然而,仍然不能产生一个一目了然的全图,因为在这种透视过程中,部分透视图总有部分是重迭的。而且,集装箱和辐射器-射线接收器需要多次来回移动。最后,辐射器和射线接收器同时运动时,还会出现误差,这种同时运动至少在垂直方向上是肯定会出现的。
本发明的任务是制造如开头提到的能够透视大的运输集装箱的装置;其时,移动应尽可能小,耗时要尽可能少,而射线保护建筑尺寸又尽可能小,旦射线接收器强度要高。这时,要能产生整个集装箱的全图象,因此,要有一个能进行几何图象放大,并能突出某些灰色段的办法。
根据发明,这项任务是这样来解决的:射线接收器由多个检波器系列组成,这些检波器系列排列组成后,通过集装箱一个部位的射线分别由每一个检波器系列接收,这样,全部射线一起由所有的检波器系列接收。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由多个扇形射线分别透视集装箱的各部分,而相应的射线则分别由检波器系列接收。通过所有检波器系列输出信号的组合,便可获得集装箱的全图。
为了产生扇形射线,将多个辐射器在运动方向上相对地围绕扇形角旋转,并相互有间距地排列起来。当然,也可以设计成只有一个辐射器,该辐射器围绕与运输方向平行安置的轴旋转。为了使散射不影响图象质量,如果一次射线射到检波器系列上,可以首先灵敏地接通检波器系列。
下面,借助图中描述的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本发明的装置的侧视图
图2:图1所示装置的另一视图
图中有一个在由滚道形成的运输段(2)上向纵向运输的集装箱(1)。为了透视集装箱(1),共配置了三个辐射器(3、4、5),产生穿透射线的扇形射线。三个辐射器由线性加速器组成;这时,辐射器(3)产生扇形射线(6),辐射器(4)产生扇形射线(7),而辐射器(5)则产生扇形射线(8)(参见图1)。
为了接收从集装箱(1)射出的射线,三个检波器系列(9、10、11)与辐射器(3、4、5)相对排列,以已知方式形成一个角度。每个检波器系列由许多单个的电离射线检波器组成。检波器系列(9)接收扇形射线(6);检波器系列(10)接收扇形射线(7);检波器系列(11)接收扇形射线(8)。检波器系列(9、10、11)的输出信号与信号处理装置(12)相连,后者在监控器(13)上产生集装箱(1)的全图。发电机(14)向辐射器(3、4、5)供电,并对其进行控制。
对集装箱(1)是这样进行检查的:使其通过配置有辐射器(3、4、5)及检波器系列(9、10、11)的整个长度。这时,信号处理装置(12)构成一个集装箱(1)的投影图,并反应到监控器(13)上。根据每一个检波器系列(9、10、11)分别接收透射集装箱一个部分的射线和所有检波器系列(9、10、11)接收全部射线这一事实,可以由各个扇形射线(6、7、8)产生的部分图象形成集装箱(1)的全部图象。据此,辐射器(3、4、5)可以比较近地靠近运输段(2),因为辐射器(3、4、5)是相对立地围绕扇形射线(6、7、8)的扇形角旋转,并相互有间距地排列。但是,也可以只采用一个辐射器,比如辐射器(3),使它绕平行于运输方向安置的轴旋转,这样,它的扇形射线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透视静止状态的集装箱(1)的各个部位。在这样情况下,检波器系列(9、10、11)不象图2所示成间隔地并列排列,而是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曼股份公司,未经海曼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8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