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无机-聚合物复合纤维的制法及用途(包括用作制作尺寸稳定的隔板)无效
申请号: | 85108131 | 申请日: | 1985-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8131A | 公开(公告)日: | 1987-05-13 |
发明(设计)人: | 露易斯·W·鲁斯卡;卡尔·W·布罗恩;克里斯托福·E·格拉哈姆 | 申请(专利权)人: | 埃尔塔克系统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8/18 | 分类号: | D01F8/18;C25B13/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徐汝巽,刘梦梅 |
地址: | 美国佛***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机 聚合物 复合 纤维 制法 用途 包括 用作 制作 尺寸 稳定 隔板 | ||
1、一种非各向同性的,有机加无机的非均匀态复合纤维,其特征是它包括有极细的难熔无机颗粒牢固地结合在纤维状有机聚合物上,至少是牢固地结合在其表面上,以抵抗其与纤维的物理分离而不破坏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无机颗粒是牢固地与聚合物纤维相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包括密封于聚合物纤维之中和镶嵌于聚合物纤维表面的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牢固地结合在聚合物纤维表面上的无机颗粒包括机械撞击于聚合物纤维表面的颗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在机械作用下与无机颗粒牢固结合的有机聚合纤维是选自包括粉末、颗粒、聚合物团粒和附聚物、碎片、棒状纤维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的聚合物颗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有机聚合物纤维的直径是约1微米至约1000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无机颗粒的主要部分的颗粒直径小于150微米左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因在聚合物纤维表面撞击而密封于聚合物纤维的无机颗粒是极小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有机聚合物纤维是由未经处理的有机聚合物制备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无机颗粒包括选自金属氧化物、金属碳化物、金属硼化物、金属硅化物、金属硫化物、金属氮化物、硅酸盐、铝酸盐、陶瓷、金属陶瓷、碳、金属、合金或它们的混合物的极细的代替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无机颗粒是选自真空管金属氧化物和它们的混合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有机聚合物包括至少一种含囟素的聚合物,这种含囟素的聚合物包括含氟聚合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复合纤维是支化的,支化纤维的主干长度为1微米至约30,000微米,复合纤维的长/径比大于2/1。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此复合纤维还包括纤维诱导基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纤维诱导基质是一固态的粉末状惰性物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纤维诱导基质是选自包括盐、CaZrO3、矾土(alumina)、石灰石、砂、石墨或它们的混合物的一组物质。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该复合纤维是米黄色质地柔软的易流动的松散而干燥的颗粒状物质,由极细的氧化锆颗粒牢固地结合在含囟素有机聚合物的表面而形成。
17、有极细的难熔无机颗粒状物质在其表面上与之牢固结合的纤维状有机聚合物非各向同性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此方法包括:
(1)将颗粒状无机物和有机聚合物的前驱颗粒混合;
(2)在加压下将混合物置于高温,其温度足以使有机聚合物能软化并产生流动,但不能使聚合物产生实质上的分解;
(3)在高温下剧烈研磨(或剪切)此混合物,其时间足以使软化的有机前驱颗粒在磨剪压力下流动并在颗粒状物质存在下形成纤维。由此,在纤维的形成过程中颗粒状物质与软化的聚合物牢固地结合在一起。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混合还包括液体介质的混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物与无机颗粒状物质的重量比为1~90%,液体介质除外。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方法还包括通风方法,即在升高混合物的温度时驱散其所含的挥发性物质。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升温应保持在约50℃至约200℃之间,时间可达2小时左右。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约为0.05至200微米大小的粒子的聚合物颗粒与主要部分是小于约150微米大小的无机颗粒状物质相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埃尔塔克系统公司,未经埃尔塔克系统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81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高温耐高盐石油钻井泥浆降失水树脂
- 下一篇:监视一氧化碳含量装置的供电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