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原子能蒸汽发生器的抗震棒无效
申请号: | 85108329 | 申请日: | 1985-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8329A | 公开(公告)日: | 1986-10-15 |
发明(设计)人: | 比里·万卡塔拉马纳·格达;罗伯特·麦克科诺黑·威尔森;罗伯特·马克尼斯·维普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屋电气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37/20 | 分类号: | F22B37/20;B21D15/03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王彦斌 |
地址: | 美国宾夕法***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原子能 蒸汽 发生器 抗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撑原子能蒸汽发生器的管子、防止震动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配置于原子能蒸汽发生器的一排排管子之间的抗震棒。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新的抗震棒的安装和设计方法,这种抗震棒安装在原子能蒸汽发生器的U形管管束的U形弯曲区域,用来控制由流经U形管的汽水混合物所引起的震动。如果不如抗震棒,U形管就会震动,这种震动如不加以控制,则会引起U形管的渗漏而导致初级冷却剂损失并混入到供给涡轮发电机的蒸汽。
在现有技术中的抗震棒一般具有均匀的长方形或圆柱形横截面。另一方面U形管基本上也是均匀的圆柱形横截面,其结果是抗震棒和U形棒之间产生一间隙。U形管和抗震棒之间的这种间隙影响管子的工作性能或管子的可靠性,并且很难将这种间隙减小。U形管和抗震棒都具有尺寸公差,在装配之后,它们之间很难保持一种紧密的接触。例如,公差一般总是在抗震棒和U形管的外径。U形棒的成形过程会使弯曲部位产生椭圆形的横截面,并在其直的部分不可能使其相互精确平行。再者,支撑板14的孔不会布置的非常均匀,所以相邻的U形管在他们的弯曲部位的间隔就不一致。
此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改进的抗震棒,这种抗震棒能减少原子能蒸汽发生器的U形管和抗震棒之间的间隙,从而使抗震棒对管子的支撑程度得到改善。
为此目的,本发明归属于一种成形抗震棒和将抗震棒安装在原子能蒸汽发生器管束上的方法,管束包括许多排管子,每根管子内都流过高温冷却剂,上述的每一根这种抗震棒具有管状结构,它配置于所述管束的每一相邻的管之间用以固定所述的管子,从而防止管子的震动。发明的特征在于,至少一根抗震棒安插在所述管束的两排相邻的管之间,安插之后,将一种加压的液体通入所述抗震棒,使其膨胀,从而减少了抗震棒所述相邻排的管之间的间隙。
通过下面的仅作为举例的由附图所示的最佳实施例的描述可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这些附图是:
图1A和1B分别是原子能蒸汽发生器的透视图,并按照本发明叙述的蒸汽发生器,U形管是由一上部管道支撑件所支持的。在一剖视图中特别示出了本发明中的抗震棒和抗震棒安装在上部管道支撑件上的方式。
图2是一种试验装置的透视图。这种装置用于装纳第一排和第二排试验管,在两排管子之间配置有一根抗震棒。
图3和图5是试验用的两排管子的俯视图,其中分别示出了变形前后的抗震棒。图4和图6分别见图3和图5的侧视图,示出了抗震棒的剖面。
图7是把图2中的试验装置连接到可控液压机原理图。
图8A和8B分别示出一种椭圆形的抗震棒和这种抗震棒与U形管的接触方式。
图9A和9B分别示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示出了长方形的空心抗震棒和这种抗震棒与U形管的接触方式。
图10A和10B是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示出了两侧壁可折合的长方形的抗震棒和这种抗震棒与U形管的接触方式。
图1A和图1B是现有技术中的原子能蒸汽发生器8。它包括许多垂直指向的U形管13组成的管束11,管子13装在蒸汽发生器8下部圆柱形的壳体9内,蒸汽发生器8的底部分与管道头17相通,管道头如图1A所示通常为半球形结构。管道头17由一隔板18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通常称作热端20,第二部分通常称作冷端22。从核反应堆来的高温冷却剂水通过初级冷却剂入口24进入热端20,然后被引入蒸汽发生器8。高温冷却剂通过热端20进入许多U形管30的敞开的开口,流过管13然后流进冷却端22,最后从初级冷却剂示出口2b流出蒸汽发生器8。
主要包括了管束11和管道头22的那部分蒸汽发生器被称作蒸发器部分10,如图1A所示。蒸汽发生器8还包括一个蒸汽筒部分32,蒸汽筒包括上部的壳体30,壳体包括汽水分离器34。供水通过装在上部壳体30上的入口管接头28进入蒸汽发生器8,分散开来并与汽水分离器34分离的水相混合。水顺着环绕管束11的环夹套流下来被引入管束11的底部,当高温冷却剂通过管束11的U形管13循环时,给水与再循环水便沸腾。产生的蒸汽上升进入蒸汽筒32。汽水分离器34在蒸汽通过蒸汽出口36从蒸汽发生器进入到涡轮发动机以前,把蒸汽中夹带的水除去。(图中没有表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屋电气公司,未经西屋电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8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碱土金属硅铝酸盐微晶玻璃的增强
- 下一篇:增强的碱土硅铝酸盐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