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玻璃纤维用增强型浸润剂无效
申请号: | 85108789 | 申请日: | 1985-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8789B | 公开(公告)日: | 1988-07-27 |
发明(设计)人: | 汪泽霖;陈昌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上海玻璃钢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L67/06 | 分类号: | C08L67/06;C08L63/00;C03C25/00;C08K13/00;B32B1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纤维 增强 浸润 | ||
本发明属于玻璃纤维表面处理技术领域。确切地说,是一种用于处理玻璃纤维表面的增强型浸润剂,能起到改变玻璃纤维/树脂界面的组合状况,提高玻璃钢性能的作用。
玻璃纤维用浸润剂分为二大类:纺织型浸润剂和增强型浸润剂。前者是考虑拉丝和纺织过程的需要;而后者则着重考虑用作玻璃钢的增强材料,从界面角度提高玻璃钢的各种性能。
增强型浸润剂是多种组份的混合物,主要包括偶联剂、成模剂、润滑剂、表面活性剂、增塑剂、抗静电剂等。这些组份的选用及用量是随着玻璃纤维的用途不一而千变万化,其中能使玻璃纤维获得较佳性能的工艺和配方,往往都是专利保护的范围。
国内早期曾使用聚醋酸乙烯酯乳液为浸润剂的主要组份,此乳液价廉易得,并能在较大范围内改性,但因聚醋酸乙烯酯的品种很少,又不是专为玻璃纤维工业研制的,所以浸润剂的性能较差。七十年代开始使用水溶性热固性树脂。由于热固性树脂大多为油溶性的,而作为浸润剂必须是水溶性或水的乳状液,要使热固性树脂形成稳定的水乳状液,一般都将热固性树脂如环氧树脂或不饱和聚酯树脂与含有亲水基团的物质反应,如聚乙二醇等,使树脂主链上接上亲水基团,易溶于水。如水溶性环氧树脂683#、水溶性聚酯SR-1,SR-2D等,在常州二五三厂、南京玻璃纤维工业研究设计院等单位应用于无捻布或短纤维上。这种水溶性热固性树脂乳化容易,提高了树脂对玻璃纤维的浸润性,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纤维纺织工业的需要,但缺点是树脂的折光率改变了;由于水溶性树脂上亲水基因的影响,成型的玻璃钢耐水性差,并且界面组成不够理想,玻璃钢的力学性能较低,尤其是透明玻璃钢的耐水性、耐候性更差,使用寿命短,不能推广使用。国外有专利报道采用环氧树脂乳液的浸润剂,美国专利(US.P,4,448,910)介绍的乳化环氧当量大于250环氧树脂,它是在环氧树脂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和溶剂预混合,然后加入介质高剪切搅拌成树脂乳液,随即加入润滑剂、偶联剂、稳定剂作为浓溶液,然后稀释成稀溶液,作为浸润剂,这种树脂乳液一旦形成,就得加入其他组份,配制成浸润剂。
本发明的指导思想是浸润剂与基体树脂、玻璃纤维有相近的折射率,提高玻璃钢的透光率;增大玻璃钢中基体树脂与玻璃纤维的接触面积,使界面物质的组成为树脂-偶联剂-玻璃纤维的较理想状态,从而提高了玻璃钢的耐水性和耐候性,为此,将浸润剂中含量最高的成膜剂以玻璃钢基体树脂乳液所取代,而其它组份则减少到最低限度,如此用于拉丝,由于乳状液的粘度小,胶乳的颗粒小,基体树脂很容易渗入玻璃纤维束中,与玻璃纤维表面广泛接触,去除水份后,由于浸润剂中的树脂乳液与玻璃钢基体树脂相同,它们之间的相溶性好,就可增大基体树脂与玻璃纤维的接触面积,构成为树脂-偶联剂-玻璃纤维的较佳界面状态,从而提高了玻璃钢的综合性能。另一方面,由于减少了树脂与玻璃纤维界面上的水溶性物质,可提高玻璃钢的湿态强度。
本发明的浸润剂是使用作为玻璃钢基体树脂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和环氧树脂,不需要专门合成,也无需对原基体树脂进行改性,将不饱和聚酯树脂或环氧树脂以溶剂稀释,并加入油溶性乳化剂构成甲组份;水溶性乳化剂的水溶液为乙组份,然后将甲、乙两组份充分混合,高剪切乳化成树脂乳液,用这种树脂乳液作为成模剂。再配以偶联剂、润滑剂、抗静电剂,表面活性剂等其他组份,构成本发明的浸润剂。它适用于短切玻璃纤维及无捻布纤维的表面处理,用这种纤维可以成型透明玻璃钢或无捻布增强的玻璃钢。
基体树脂乳化时,应不加或尽量少加有碍树脂与玻璃纤维粘结的辅助组份,浸润剂中所使用的树脂,根据用途,可加有固化剂和增塑剂,也可不加固化剂和增强剂。因此,根据需要,树脂乳液可以现用,也可以贮存备用或运输到需方,加入其他组份,配制成浸润剂。
本发明浸润剂的主要成份为玻璃钢基体树脂乳液,树脂乳化时所采用的主要助剂有: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作为玻璃钢基体树脂的不饱和聚酯树脂或环氧树脂;溶剂;油溶性乳化剂;水溶性乳化剂;增塑剂;固化剂等。
树脂乳液中各助剂的重量百分构成如下:
助剂占树脂乳液总重量
的百分数(Wt%)
不饱和聚酯树脂(或环氧树脂)8-50
溶剂1-50
油溶性乳化剂0.5~10
水溶性乳化剂0.5~10
蒸馏水或去离子水25-96
增塑剂0-30
固化剂0-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上海玻璃钢研究所,未经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上海玻璃钢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8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