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平面蜗轮圆柱蜗杆传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5108920 | 申请日: | 1985-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8920A | 公开(公告)日: | 1987-06-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守让;李守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守让 |
主分类号: | F16H1/16 | 分类号: | F16H1/16;F16H55/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面 蜗轮 圆柱 蜗杆 传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蜗杆传动装置。
普通园柱蜗杆传动装置在工作时,啮合齿面间存在着较大的相对滑动速度,在主要承载区内,齿面间的瞬时接触一与相对滑动速度方向的夹角0°。因此,润滑条件差,易磨损,承载能力低。为改善普通园柱蜗杆传动的润滑条件,利用其加工简便的优点,人们对其蜗轮加工的包络位置进行了改进,产生了新型的蜗杆传动。
1972年2月29日公布的美国专利US-3645148,题目为“偏轴齿轮传动装置”,公开的就是一种这样的新型蜗杆传动,也是与本发明最接近的已有技术。这种蜗杆传动,由于特殊蜗轮形状,我们称之为平面蜗轮园柱传动。平面蜗轮的轮齿排列在齿根平面上,分度平面平行于齿根平面。这种蜗杆传动啮合齿面间的瞬时接触线与相对滑动速度方向垂直,具有平缓的入口侧隙,从根本上改善了蜗杆传动的润滑条件,提高了承载能力,而且加工简便,是一种理想的蜗杆传动。平面蜗轮加工中遇到的一个严重问题是轮齿凹面的面切。由于面切,使传动装置不能利用轮齿凹面工作。该美国专利没有提到平面蜗轮加工的面切问题。根据其独立权利要求所给螺距公式,可得出传动中心距计算公式:a= 1/2 m·z2, m是蜗杆轴截面模数,z2是蜗轮齿数。根据公式,蜗杆轴线应在与蜗轮同轴、直径为m·z2的园柱切线位置(下文中,称此园柱为基园柱)。蜗轮滚刀轴线在此位置加工平面蜗轮,一般都要出现面切。
1973年10月30日公布的美国专利US-3768326,题目是“正交偏轴齿轮传动装置”,实际上也是一种平面蜗轮园柱蜗杆传动装置。根据该专利权利要求所给螺距公式,可得出传动中心距计算公式:a= 1/2 m·z2- (z1(l1+l2))/(2(q + 2)) , z1是蜗杆头数,l1、l2代表原式中的z1、z2,q是蜗杆特性系数。根据公式,蜗杆轴线应在基园柱内。蜗轮滚刀轴线在基园柱内比在切线位置有利于减少面切。但是,蜗杆轴线在基园柱内,对传动装置的承载能力、结构布置和加工都带来不利因素。该专利所给出蜗杆的复杂齿形,也不利于加工。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各新型的平面蜗轮园柱蜗杆传动装置,给出园柱蜗杆与平面蜗轮啮合的合适位置,避免平面蜗轮加工的面切,并使结构紧凑、易于布置、加工简便、承载能力高。
本发明的实现方式、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传动装置沿蜗轮轴线的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的蜗杆轴截面齿形放大图。
图4是无齿侧隙啮合传动装置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有离合器作用的传动装置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有保护作用的传动装置实施例的示意图。
如图1、图2所示,本传动装置的蜗杆轴线〔2〕在基园柱〔8〕之处。传动中心距a由下式计算:
a= 1/2 m·z2+x·m
x是径向移位系数,O<x<20。
本传动装置的蜗杆螺纹部分〔3〕的前端面〔4〕到基面〔9〕的距离l1由下式计算:
l2=y·π·m
y是切向移位系数,O≤y<15。前端面〔4〕是螺纹部分〔3〕离基面〔9〕的的端面,后端面〔5〕是螺纹部分〔3〕离基面〔9〕远的端面。基面〔9〕是过蜗轮〔1〕的轴线、垂直于蜗杆轴线〔2〕的平面。
x、y的值由m、z1、z2、q和蜗杆后齿面〔7〕的齿形压力角α2确定。下表给出在z1=1、α2=35°时,几种常用m的x、y值:
z2=20 z2=100
m x y x y
3 1.515 3.10 1.295 2.15
4 1.283 2.39 1.025 1.37
5 1.265 2.15 0.965 1.04
6 1.251 1.90 0.885 0.6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守让,未经李守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8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