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气流纺纱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5108937 | 申请日: | 1985-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8937A | 公开(公告)日: | 1986-08-20 |
发明(设计)人: | 卡尔·汉德·舒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舒伯特-萨尔泽机械制造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1/135 | 分类号: | D01H1/135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永来 |
地址: | 联邦德国因戈尔施塔***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流 纺纱 装置 | ||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气流纺纱装置,本装置是由一分离器,两个彼此靠得很近而又以同一方向转动的摩擦辊子和它们之间形成一辊隙所组成,在辊隙中纤维被捻转在一起,形成纱线,还有一纤维引出器。
在原先提及的熟知的气流纺纱装置,是把纤维材料分离成单根纤维,然后被直接地送进到由两个靠得很近,平行且有相同尺寸的吸力滚筒形成的辊隙区(西德专利2499583)。这两个滚筒以同一方向转动,单根纤维被一一衔接地送入辊隙区,实际上纤维流进入滚筒的吸力区域时,与两滚筒轴所确定的平面成直角。由于滚筒的转动,纤维被捻转在一起,形成纱线,纱线再被一对平行于滚筒的引出辊子带走。然而,由于纤维实际上是垂直地送入辊隙区的,得到的确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纱线,尤其是形成细纱时,因为纤维不是依次地粘连到转着的纱线自由端,而又是不均匀地捻在纱线上。因此,曾提出过一些方法以保证当纤维进入到辊隙时,是被带到几乎平行于纱线轴的位置,例如机动法用一离心转盘(西德专利2720625)或气动法,在纤维通道内用阶流式分层气压(西德专利2732678)或用纤维的送入方向与纱线退出方向成一角度和实际上气流是平行于纱线轴。即使如此,尤其在纺纱速度较高时,纱线参数仍不能令人满意。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制造一种装置,以平行受控法,将纤维送入辊隙。因而,改善了纱线的结构和强度。
关于本装置,根据权利要求1的叙述,问题是被解决了,即本发明是利用一平行于纱线引出方向运动的收集面并将纱线送入到辊隙中去。
在推荐的具体装置中,收集面是配置在盘状滚筒的周围面上,滚筒的旋转轴是在垂直于辊隙的平面上。
收集面的表面速度是大约等于纱线引出速度,因此可以保证,需用来加工成纱线的全部纤维早已聚集在收集面上,这样能将纤维并合,纤维被拉伸了,必然在辊隙中更加平行,由于收集面上有相应增多了的并合纤维,收集面的表面速度就小于纱线引出速度。为了要将纤维拉伸,收集面的表面速度至少等于纤维的送入速度。
所以,当纤维经过通道送入到辊隙时,并合作用是发生在非捻转区,而不是在捻转区。将并合及捻转过程分开能改善纱线的品质。为了使纤维能以精确的规定宽度积聚在收集面上,收集面是做成槽形的。槽的宽度大致等于送入纤维材料的厚度,因此,所形成的纤维结构大致相当于纱线的直径。最好是槽的断面成V形。纤维是用针保持在收集面上。如果要求不用针的话,则纤维最好是用气动方法保持在收集面上。为此,收集面必须是带孔的并受着负压力。将表面分为几部分的好处是,当将纤维运输并送入到辊隙区时,能提供特定的环境将纤维夹持住。
要使纤维在辊隙区从收集面上松开,是藉助通过收集面传送部分的气流的加速,并将纤维从收集面送入到辊隙区。气流是藉传送部分与大气相连形成。如果这还不够,传送部分便被接到更大的压力。要在收集面获得特定的气流,收集面是被壳体紧密围住。
为了要分离并供应纤维材料到收集面上,在收集面前面安置有一熟知的分离器。这分离器由纤维通道与收集面相连,纤维通道的开口与收集面相切,并顺着收集面的转动方向,其开口宽与收集面的宽度一致。
如果不用纤维供应通道,纤维就能更准确地以其转动的方向供应到收集面上。为此分离辊子室和滚筒室就直接边对边地安置,并且一共同连接口彼此连接。最好有一清除装置,在供应区域和把纤维送入到辊隙区域之间与收集面相连。因为收集面与形成纱线的线道L之间的距离a,是可以根据所需纺纱的纤维长度作调节,这装置可以适合不同的纺纱条件。本发明的实例和参考图将作如下描述。
图1是本发明纺线装置一个实例的剖视图。
图2是图1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纺线装置第二个实例的剖视图。
图4是图3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纺线装置第三个实例的剖视图。
图6是图5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纺线装置第四个实例的剖视图。
图1表示图2所示两个摩擦辊子1,2中的一个。辊子1,2是平行地排列并彼此紧靠着。辊子1和2形成一辊隙3,纤维供入到这里,被纺成纱线。辊子1和2通过切向带传动,以同一方向运转(图中未示出),转离辊隙3的摩擦辊子2,其上没有穿孔,不受负压作用。转入辊隙3的摩擦辊子1,其表面有穿孔,并内装抽吸件10,该件连通一抽气装置(图2未示出)。在辊隙区,抽吸件10有用隙11,槽隙11是沿着辊隙3的纵向方向伸展,气流经过这里被抽吸。摩擦辊子的结构对本发明无影响。换句话说,也可以两个摩擦辊子都在负压下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舒伯特-萨尔泽机械制造股份公司,未经舒伯特-萨尔泽机械制造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8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