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移钩计价式杆秤无效
申请号: | 85109531 | 申请日: | 198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9531A | 公开(公告)日: | 1987-02-11 |
发明(设计)人: | 苏钟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钟麟 |
主分类号: | G01G19/41 | 分类号: | G01G19/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福建省南平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价 杆秤 | ||
本发明是在传统杆秤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计量工具。传统杆秤只能秤量物品的重量,当需要知道已知单价的该物品价钱时,还得做一番乘法运算,有时还得借助算盘或计算器,除少数熟练人员外,难免感到厌烦,且容易出错。
本发明的目的是制造一种能直接“称出”物品价钱,而又保持人们习惯了的那种简便的杆秤形式的计量工具。
本计量工具并无采用复杂的电子技术,而只是基于初等数理原理的一种应用。图1为本杆秤的杠杆原理示意图,其中粗线表示秤杆;O点系提秤位置,亦即杠杆支点;T为秤体(秤锤除外)总重,t为其重心到支点的距离;Q为秤锤的重量,L为秤锤悬挂点到支点O的距离;P为物品重量,L为秤钩悬点(即物品重力作用点)到O的距离。本发明的最基本特征就在于L可以根据物品单价移动,图2所示秤钩的两个极限位置和双向箭头表示秤钩悬点的移动范围和方向;同时在秤钩和秤锤移动范围的各区段分别作出物品单价和不同单价不同重量物品的价钱的刻度,图2中分别为0-10和0-40,单位随具体单价而定,但两种刻度值单位应一致。
根据平衡原理:
QL=T·t+P·l
L= (Tt)/(Q) + (Pl)/(Q)
令K1为秤锤移动区间单位长度的刻度数(增量),M为锤悬挂点的刻度值,代表所称物品的价钱,并把M的起点(O点)设在:
L0= (Tt)/(Q) 处,即空钩时,秤锤的平衡位置,可以推出:
M=K1(Pl)/(Q)
又令K2为秤钩移动区间单位长度的刻度数(增量),m为秤钩悬点的刻度值,代表所称物品的单价,那么
l= (m)/(K2) ,经进一步推导得出
M= (K1)/(K2Q) Pm
当取Q=2(斤),K1=2(元或角/厘米) K2=1(元或角/斤·厘米)
则M=Pm(单位元或角等)
这就告诉我们刻度值M即为重量P与单价m的乘积,这便是物品的价钱。
为消除秤钩及其余组件移动引起秤体重心位移,在秤杆头部内腔设置平衡装置(图3、图4中的2、3、10和19等件)。
考虑到秤钩改换秤盘时又将多出不平衡重量,在秤锤悬索与秤杆表面之间加设鞍形垫片和钩叉(图7中件22和24),其上的游标刻度线可以用来补偿这部分重量引起的读数误差,这时,取游标刻度上与物品单价数值相符的刻线作为读数的标记。前边缘的O位置系作为使用秤钩时的读数标记,这也是秤锤位置标记的基准。
由于秤锤位置标记的基准与秤锤重力的真正作用中心有半个鞍形垫片宽度的距离,故上述反映价钱的M刻度的起点也应相应地自l位置向支点方向挪前半个垫片宽度,同样情况,m的起点也应向支点方向挪后半个套图(图2件5)的宽度,实例中,m以单价1为起点。
如需要知道物品重量,可把套圈5的原边缘(秤钩位置基准)移到单价为1或10处,这时满秤的重量分别为40斤和4斤。
本杆秤的主要优点是可以直接读出已知单价和任意重量(不超过该单价的称量范围)物品的价钱(精确到三位数),结构形式简便,此外,还因避免了秤锤悬索两侧与秤杆的摩擦而提高了灵敏度。
图1以外的各图系可供实施的本杆秤总图,图2为外观图,图3为纵剖面图,图4为秤钩悬挂处A-A剖面视图,图5为杠杆支点及其内部平衡配重处B-B剖视图,图6为平衡装置一端固定处C-C剖视图,图7为秤锤悬挂处D-D剖视图。图中1为秤杆,其前段为图柱形,后段为园锥形,中间焊为一体,薄壁,不得超过一定重量。滚珠3在导槽体2内密布,并在其中运动,槽体两端靠连接件21连接,并用螺钉固定在秤杆内腔;当移动秤钩13上方的套圈5连同钩叉6,鞍座7,锁紧螺钉8,跟着移动的还有连接螺钉11及其上的螺母、8字形连接件12,秤钩13本身以及平衡装置主动片10,并通过滚珠3推动被动片19和平衡配重20作反向等距离移动,平衡配重用铅或铜制作,其重量等于秤钩及其余移动组件的总重量,被动片与配重用销18固定。固定套16,秤刀17,镶有套14的叉15及其上方的绳子为提秤设置,在其下方用螺钉与秤杆固定。悬挂秤锤的钩叉24钩住鞍形垫片22,尼龙绳23下端悬挂秤锤,在本实施例中重量为2斤。秤头4和秤尾25用螺钉9固定在秤杆两端,可以增减重量,以调节秤体重心位置,保证空钩时秤锤平衡点(L=L0)在适当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钟麟,未经苏钟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9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乙醇胺钛酸异丙酯合成方法及应用
- 下一篇:铜-磷-锡-稀土焊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