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旅游二用童车无效
申请号: | 85201128 | 申请日: | 1985-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85201128U | 公开(公告)日: | 1986-08-20 |
发明(设计)人: | 陆江闵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江闵 |
主分类号: | B62B3/02 | 分类号: | B62B3/02;B62B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上海市徐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旅游 童车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以缩拆的、可以装成童车或载运车使用的二用童车。
现有的童车虽然能拆叠,但拆叠后的体积还是很大,不便于携带。只局限于能步行的小范围内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旅游二用童车,该车经缩拆后可以放入(32×28×10公分)包内携带,而且还可以作载运车使用。适宜家庭携带孩子外出、旅游和载运行李、购置货物之用。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下述方案来达到本发明目的:有一推杆、搁脚板、坐兜上支架、下支架和载运板等组成。其中车推杆、搁脚板及坐兜下支架与车身之间均采用铰链式连接。车推杆是一组缩节结构,连接在车身的尾部,收起时可缩进翻转叠合在车身的下面。搁脚板和坐兜下支架都是用钢丝组成,连接部弯成圈,穿在前车轴中,收起时可分别与车身叠合。通过上述方式的缩拆后,车辆就成为以车身长×车轴宽×车轮高的体积了,这样就可以放入包中携带了。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显然的,通过附件坐兜和载运板的交替装配,可作童车和载运车使用。经缩拆后体积小,便于携带。此外,由于采用了钢丝支架悬挂坐兜,所以防震性好,乘坐舒适,克服了其它童车的不足。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配成载运车的示意图(图中车推杆尚未拉足)。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体和坐兜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收起叠合和载运板的示意图。
以下将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构造及使用情况。
参照图2,车身(1)象反置了槽型体,连接前、后车轴。前车轴(2)为一方型横梁,二头按装二只自由轮。车身(1)尾部收窄后向上展开翻翘,成110度,为车推杆(3)的连接槽(4)。在连接槽的下部有一销(5)连接车推杆(3),使车推杆(3)与车身(1)成铰链运动,向上可落身在连接槽(4)内,槽上部有一销孔(6)可把车推杆(3)销住、固定。向下可叠合在车身(1)下面(图3~3)。
参照图2,车推杆(3)采用(拉杆式)四节方型缩节组成。最上面一节端部有一横杆为推把(7)。可拉出的三节下部都置有一个弹簧定位销,定位销的两头象锁舌,坡面向下,当拉杆拔到外管定位孔(8),锁舌自动弹出,起到固定作用。收起时,只需用手按进锁舌,推杆(3)向下压即可。
参照图2,搁脚板(9)是用二根弯成“”型的钢丝为梁,梁上面横向排列四根钢丝为搁脚面,梁下面近圈处横向焊有一根钢丝(10),将圈穿入前车轴(2)中,与车身的间隙中各穿进一只垫圈(11),使搁脚板(9)在前车轴(2)上作铰链运动。向车身内翻转时,可与车身(1)叠合,向外翻转时,梁下面一根横向钢丝(10)正好搁在车身(1)前端槽壁向前突出的台阶(12)上。
参照图2,坐兜下支架(13)由三根钢丝焊成“H”形。“H”上端向外弯成九十度直角。并再向前弯成钩,为下支架吊钩(14)。“H”的下端弯成圈,将圈穿在前车轴(2)中,在前车轴(2)的两边各有一个状如门框的限位框(15),置下支架(13)在框(15)内与车轴(2)作铰链运动。向上翻转时被限位框(15)限定为与车身(1)成垂直。向下翻转时可与车身叠合(图3~13)。
参照图2。坐兜上支架(16)象一张弓,弓的两端向下弯成扁圈,为坐兜吊环(17)。弓的中心处外侧有一钩,为上支架挂钩(18)。另外在车推杆(3)第三节与第二节的结合处上面开一窄长孔(19),长、宽比挂钩(18)略大。使用时将挂钩(18)插入孔(19)内,向下钩住即可。
参照图2,坐兜(20)采用轻、软、牢的布或化纤料缝成。它的背面两角缝有吊圈(21),套在上支架的吊环(17)内,坐面的两角也缝有吊圈(22)。使用时先将上支架(16)挂住,然后将坐面上的吊圈分别套在向上翻起的下支架钩(14)内即可。收起时,先脱开下支架钩(14),再取下上支架(16),把坐兜(20以上支架(16)为轴心卷起,插入车体叠合后的间隙内。
参照图3,载运板(23)用薄板弯成,长与车身(图2~1)一样,宽略比车轴(图2~2)窄。载运板(23)两边向下弯有直角支撑壁(24),壁上开有与车轴断面外形一样的口(25)。载运板(23)的两头分别向下弯成直角边(26)为加强筋。并在反面也等分焊上二条加强筋(27)。使用时将载运板(23)套上,使支撑壁(24)坐在车轮外侧的车轴上(图1),支撑壁上的口(25)与车轴吻合、固定。载运板(23)入位后应高于车轮,以不擦为准。收起时也应将载运板(23)套在车体叠合后的原位上一起入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江闵,未经陆江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201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转动折叠式圆桌
- 下一篇:小型多功能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