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逻辑棋无效
申请号: | 85201848 | 申请日: | 1985-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85201848U | 公开(公告)日: | 1986-04-16 |
发明(设计)人: | 彭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永安第一塑料厂 |
主分类号: | A63F3/00 | 分类号: | A63F3/00 |
代理公司: | 福建省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谷鸣 |
地址: | 福建省永安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逻辑 | ||
逻辑棋是一种应用逻辑原理的棋盘玩具,它是从国内外公知的应用数学原理的棋盘玩具发展而来的。
从目前公知的应用数学原理的棋盘玩具来看,涉及到有关计算机基础理论、数学逻辑的很少。公知的英国1443027号专利,它所描述的棋盘玩具,所应用的数学逻辑也只是比较简单的逻辑变量概念,其它类似的棋盘玩具一般都只是逻辑概念上的应用,系统性比较差,作为教学图具就尚未发现。
本发明的任务是:设计一种老少皆宜的棋盘玩具,既能比较系统地把计算机基础理论逻辑函数应用于两方参加的对奕游戏中,又能作为一种逻辑函数的教学图具。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根据逻辑函数,若“逻辑变量”为n,则该逻辑函数的“最小项”数为2n个的原则设计了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棋盘。棋盘上有一条“中位线”(2),又叫分界线,线两边各有一些数量相等,排列对称,并标有不同“逻辑变量”字母的“棋位”(3)与“空位”(1)。这些“棋位”(3)与“空位”(1)之间用线条连接,而棋子(4)是一些与“棋位”相对应的立体字母。再根据“化简逻辑函数”的原则,例:ALC+ABC=C。制定相应的走棋规则,同时该棋也是一个逻辑函数的教学图具,它能通过改变棋子在棋盘上的位置,进行逻辑函数的“配项”,“化简”等教学。
本发明的优点是:能比较系统的、直观形象地把逻辑函数式表现于棋盘上,通过对奕,使人不知不觉地学到计算机的基础理论,是一种趣味性强,竞争性强,老少皆宜的棋盘玩具,并且还是一种新的教学图具。
附图1是本发明的棋盘。
附图2是本发明的棋子。
附图3是在对奕过程中吃棋的示意图。
附图4是逻辑函数中“配项”的教学示意图。
附图5是逻辑函数中“判别相邻项”与“化简”的教学示意图。
本发明的实施例:
这是一个四变量逻辑棋,棋盘见附图1棋盘上有条“中位线”(2),线两边标有字母的称为“棋位”(3),没有字母的称“空位”(1),在“中位线”(2)上的“空位”(1)称为“中位”(5),棋子(4)见附图2与“棋位”(3)相对应。数量也相等,红白两色各半。
走棋规则:
“棋位”(3)是摆棋、走棋、吃棋的位置。
“空位”(1)和“中位”(2)只作为走棋用。
走棋时,红绿各方棋子均越过“中位线”(2)向对方的棋盘行走,但每个棋子连续走动不能超过三次。
直走:即棋子垂直于“中位线”(2)的走动,当一方某个棋子的该向前进方向上没有棋子阻挡,则可直接跳到该向与自己对称的任一“棋位”(3)上或“中位”(5)上,否则只能走一步。
吃棋方法:
“到位”指红绿各方的棋子越过“中位线”(2)走到对方相对的“棋位”(3)。当某一个棋子“到位”后,就不能走了,称为“死棋”。
吃棋阵势:指各方棋子越过“中位线”(2)走到对方“棋位”(3)形成同字母不同符号的 对称“到位”,见附图3所示,即可吃掉自己这两个对称“到位”的棋子,它的原理是“化简逻辑函数”,即:
ABCD+ABCD=ABC
当有一方棋子已全部越过“中位线”(2),并只剩下4个棋子时,则另一方棋子不能留在自己这方的任一“棋位”(3)上。
决胜方法:
当对奕双方经过反复形成吃棋阵势,不断减少自己的棋子,直到有一方首先剩下单个棋子A或A,则该方取胜。
以上4变量逻辑棋除了作为玩具外,还可以作为化简逻辑函数的专用教学图具。其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①配项方法:所谓逻辑函数式的配项,就是将一个给定的逻辑函数式中的非标准项,配进相应向变量,使其变为“标准项”(又称“最小项”),我们可直接在逻辑棋盘上进行配项,其配项规律是:若某项需要配进n个变量,则该项所配出的项数为2n个最小项。
例:四变量函数式f(A、B、C、D)中,设有CD非标准项,需要配进AB两个变量,则可配出22个最小项,如附图(四)。
CD=ABCD+ABCD+ABCD+ABCD
②判别相邻项的方法:所谓相邻项就是2n个能互为化简的最小项。其判别方法是在逻辑棋盘上进行,见附图4,图中凡是与“中位线”(2)互为对称或与“干线”(6)互为对称的最小项,都是相邻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永安第一塑料厂,未经福建省永安第一塑料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201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