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带有减压室的闭式循环热管型医用冷动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85202075 申请日: 1985-05-31
公开(公告)号: CN85202075U 公开(公告)日: 1986-03-19
发明(设计)人: 孙大坤;高学奎;陈兆华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大学
主分类号: A61B17/36 分类号: A61B17/3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汉口***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带有 减压 循环 热管 医用 冷动器
【说明书】:

发明属于冷冻外科器械。60年代初国外开始使用的绝热微型冷探杆,须配置液氮加压供液系统,制作和使用上难度较大。目前国内已有直径在5mm以上的绝热冷探杆,但直径小于5mm的绝热冷探杆还未见报道。国外已出现利用热管原理的冷探杆,它是利用液氮作工质的开式循环热管系统,即工质暴露于大气中,冷探杆须与一个液氮容器刚性连接,可见下列文献:

〔1〕I.S.Cooper    and    A.St.J.Lee,

Cryothalamectomy    hypthermic    Congelation:

A    technical    advance    in    basal    ganglia

surgery.J.Am.Geriat.Soc.,9:714-718(1961),

〔2〕浙江医疗器械研究所:《ND-1型低温宫腔治疗机及临床应用鉴定会》资料,(1984.1)

〔3〕A.Basinulis    and    T.A.Hummel;AIAA

Paper,74-750,

本发明的任务是制造出一种既能在不开颅条件下插入脑深部进行冷冻治疗或通过尿道在内窥镜直视条件下插入前列腺深部实施冷冻治疗,亦能用于人体其他狭窄管道及组织深部的冷冻治疗的微型冷冻器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带有减压室的内部封存传冷介质的热管型医用冷冻器,传冷介质密封于热管内,即是一种闭式循环热管系统,因此,可以制作成小尺寸的冷冻医疗器械。当该冷冻器工作时,传冷介质液化,循环时将冷量传递至冷冻头;停止工作时,传冷介质恢复为气态,并主要贮存在减压室内,这就避开了通常情况下闭式循环低温热管在常温下管内压力过高的缺陷,构成了本发明的主要特征。

本发明的基本原理:液氮由进液管(5)进入冷凝器的外壁(7),经过热交换后蒸发成气体,由排气口(6)排出,冷凝器被冷到80K附近的温度。封在减压室(3)内的传冷介质在冷凝器的内壁凝聚为低温液体,在毛细芯(4)的表面张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沿真空绝热管(2)流向冷冻头(1),将冷量传给冷冻头后又变成气体,再沿真空绝热管(2)回流到冷凝器凝聚。热管工作时,真空绝热管(2)内的工作介质处在持续的循环过程中。

热管的长度约为10~30cm,必要时还可做得更长,热管的外直径为2.5mm以上各种尺寸,必要时还可做得更小。采用真空绝热工艺及高频真空焊接技术,使得热管的内外壁之间处于真空绝热状态。

减压室(3)由壁厚为0.2-0.3mm的不锈钢管制成,焊接于热管的冷凝器(7)的尾部。减压室(3)的尺寸与充填的工作介质有关。若以氧作为热管的传冷介质,对于外径为3mm的真空绝热管(2),减压室(3)的直径约为10mm,长度约为200mm,在这条件下,冷冻头(1)所承受的最高压力不超过0.3kg,若以甲烷作传冷介质,则冷冻头所承受的最高压力还要低。但是要在冷凝器(6)处加设控温装置,以保证甲烷不固化。

通过引线接口(8)可将固定在冷冻头部的热电偶及加热丝引线接到测温控温仪上。

冷凝器(7)用无氧铜制作,其散热片为整体车制而成,封装在不锈钢套管制成的冷凝器外套〔9〕内。

毛细吸液芯(4)用0.025mm的不锈钢丝或横截面为月牙形的不锈钢毛细管制作,安装前要按照严格的清洗工艺进行清洗。对外径为3mm的热管,供冷量不小于5瓦。

本发明使得闭式循环低温热管得以安全地进入冷冻外科领域,为神经外科、泌尿外科等提供了小尺寸、重量轻、致冷快的冷冻器械;本发明的使用特别简单,可承受高压消毒或浸泡液消毒,使用时只要将进液口(5)与普通的液氮喷洒器的喷口相接,即可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图:带有减压室的闭式循环热管型医用冷冻器

〔1〕:冷冻头        〔6〕:出气口

〔2〕:真空绝热管        〔7〕:冷凝器

〔3〕:减压室        〔8〕:测温控温接头

〔4〕:毛细吸液芯        〔9〕:冷凝器外套

〔5〕:液氮进口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202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