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导流加热汽油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无效
申请号: | 85202175 | 申请日: | 1985-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85202175U | 公开(公告)日: | 1986-03-26 |
发明(设计)人: | 林宏佐;严晓晨;吕三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武汉市环卫机械厂湛江市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M31/08 | 分类号: | F02M31/08;F02M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业学院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楼艮基 |
地址: | 北京市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流 加热 汽油 发动机 燃料 供给 系统 | ||
导流加热汽油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包括一个导流加热进排气岐管和一个单计量分动化油器。它具有双重进气结构。在部分负荷时,它可使混合气经夹层加热腔而将燃油完全汽化,使汽油机可以燃用稀混合气,并提高了混合气在各缸分配的均匀性,从而提高了多缸汽油发动机的热效率并降低排气中的有害成份的含量;而在全负荷时,它使部分混合气不通过加热腔,以保证发动机的充气量和最大输出功率。进气预热装置可以是机械式、电磁阀式,但其结构复杂、加工困难、成本较高;也有在进气管和排气管夹层中设置热箱的,但其底部是平的,而且没有导流管。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导流加热进排气岐管和一个单计量分动化油器。导流加热进排气岐管的特征在于,在进气管和排气管的夹层之间,位于二侧气缸对称的位置设置一个底部为V字形的加热腔,并在腔中配置导流管。加热腔底部的V字形结构,可以提高热废气对加热腔表面的冲刷强度,从而提高加热腔表面的温度;也可减弱两侧对称气缸的排气对冲,对排气起导流作用,从而减少气缸内的残存废气;同时还可以起到进气导流的作用。单计量分动化油器的特征在于,它有一套燃料~空气计量装置和两个节气门。部分负荷时,由计量装置来的混合气,经分流腔、主节气门、导流管进入加热腔,然后180°急转弯经连通孔而进入进气岐管,再分配到各个气缸中。由于加热腔温度较高,当混合气流动方向急剧改变时,其中的燃油颗粒便在惯性力的作用下撞在加热腔的热表面上,燃油滴受热完全汽化并和流动的空气均匀混合;全负荷时,副节气门打开,部分混合气不经过加热腔而进入各个气缸。由于燃油主要靠加热腔汽化,故可采用结构简单的单计量分动化油器就能保证中小负荷混合气的质量。这种具有加热腔且备有导流管的导流加热进排气岐管配用单计量分动化油器的燃料供给系统,与现有的同类燃料系统相比较,具有省油、低污染和结构简单、加工容易、成本低廉等优点。
本系统中的导流加热进排气岐管,也可以配用双腔分动化油器。
实施例:将导流加热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与解放CA-10C原机燃料供给系统在同一台发动机上作台架对比试验表明:在CA-10C发动机转速为2800rpm时,最大功率提高了10.5%;外特性最低比油耗下降了6.0%;最大扭矩相当;经济混合气的空燃比,本系统为18:1~20:1,原机系统为16:1~17:1。
附图说明:
图1:导流加热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1)--废气; (2)--混合气;
(3)--怠速油孔; (4)--主节气门;
(5)--过渡油孔; (6)--真空点火提前孔;
(7)--底座; (8)--分流腔;
(9)--燃料~空气计量装置; (10)--副节气门;
(11)--导流加热进排气岐管。
图2:导流加热进排气岐管
(1)--废气; (2)--混合气;
(3)--导流管; (4)--连通孔;
(5)--进气岐管; (6)--加热腔;
(7)--排气岐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武汉市环卫机械厂湛江市机械研究所,未经北京工业大学;武汉市环卫机械厂湛江市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202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