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改进型油隔离系统无效
申请号: | 85202199 | 申请日: | 1985-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85202199U | 公开(公告)日: | 1986-04-02 |
发明(设计)人: | 周达人;陈一新;关金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电力修造厂 |
主分类号: | F04F1/02 | 分类号: | F04F1/02;F15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湖南省株洲***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型 隔离 系统 | ||
进型油隔离系统涉及泵的零、部件或附件。
油隔离系统是油隔离泵的一个组成部份,油隔离罐又是油隔离系统重要部件。引日本马尔斯泵仿形设计的,主要用于矿山、冶金系统输送矿浆、泥浆等含固物料浆液。78年以后,油隔离泵开始在火(热)电厂除灰系统中应用,用来输送粉煤灰浆。但由于煤灰的比重较轻,与输送矿浆相比,油隔离效果不好,造成活塞缸进灰,活塞与缸套、活塞杆与密封套磨损加剧,使用寿命降低,隔离油耗大大增加同时,隔离罐结构不尽合理,应力分布不均,在循环应力作用下,易产生疲劳裂纹,严重威胁电厂的安全运行。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上述问题,其主要特征在于:
1.取消隔离罐斜接管(4)方法兰(5),活塞缸接管,方法兰由横向改为纵向,而在罐顶部加弯管(11),与活塞缸连通。
2.取消罐内弧形档板(6)。
3.隔离罐上部增加档板(12),下档板(8)从原下筛板上改焊在罐体上。
4.给油排气伐(2)改在弯管(11)上部。
5.凸缘(10)由原来贴面式改为插入式贴补外加强结构。
6.观察伐(9)由原来插入式改为基座插入式贴补外加强结构。
改进型油隔离系统比原型具有如下优点:
1.取消径向斜接管(4)使罐体(1)应力分布均匀,解决了罐体与斜接管连接处应力集中造成此处首先出现裂纹的问题,提高了罐体的使用寿命。
2.取消了弧形档板,增大了罐内油水分界面的有效过流面积(由原来的2100cm2增大到2552cm2)使罐内流体速度与加速度减小,罐内分界面上下波动量从10.45cm减小到8.62cm,不但减少了过流部位的阻力损失,而且使油水界面乳化现象得以改善,从而提高了油隔离效果,降低油耗。
3.油水分界面到隔离罐与活塞缸连通部位的高差由原来的384mm提高到758mm,使灰水不易进行活塞缸,从而提高了活塞密封与活塞杆密封的使用寿命。
4.结构比原型简单、合理、加工方便,节省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5.泵的总效率有所提高,在运行区域内比原型泵提高0.09~0.79%。
6.噪音比原型泵降低0.8~3.5分贝。
7.振动小,最大垂直振幅由原型泵的0.043mm降低至0.03mm。
说明书附图说明
图1、改进型油隔离系统
1.罐体
3.上筛板
7.下筛板
8.下档板
9.观察伐
1.0.凸缘
1.1.弯管
1.2.上档板
图2、油隔离系统原型
1.罐体
2.给油排气伐
3.上筛板
4.斜接管
5.方法兰
6.弧形档板
7.下筛板
8.下档板
9.观察伐
1.0.凸缘
实施例
以2DYH-108/4C型油隔离泵的油隔离系统为例:
1.将活塞缸方法兰由侧向改为朝上向。
2.取消隔离罐斜接管、方法兰及弧形档板。
3.将隔离罐上凸缘外径由φ200改为φ300,内径由65改为φ140。
4.将封头孔径由φ140改为φ300。
5.增加直径为φ140的上档板,用支板焊在罐体上。
6.将下档板直径φ160改为φ140,并将形状改为流线型体,用支板焊在罐体上。
7.在凸缘和观察伐基座焊缝热影响区铺焊3-5mm厚。
8.增加内径φ140,外径φ200,轴线倾斜10°179′的三通弯管连通隔离罐与活塞缸,将给油排气伐装在弯管上部。
实验证明:改进型油隔离系统结构合理、简单,隔离罐体应力分布均匀,提高了罐体的使用寿命。罐内流体速度及加速度小,油水分界面稳定,提高了油隔离效果,降低油耗。灰水不易进入活塞缸,提高了活塞密封和活塞杆密封的使用寿命,泵的效率提高,振动、噪音减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电力修造厂,未经湖南省电力修造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202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阀排汽(气)小孔消声器
- 下一篇:石油钻井双作用液力冲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