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一种新型单体液压支柱无效
申请号: | 85202464 | 申请日: | 1985-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85202464U | 公开(公告)日: | 1986-04-16 |
发明(设计)人: | 邹正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煤炭工业部煤炭科学研究院北京开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21D15/44 | 分类号: | E21D15/44 |
代理公司: | 煤炭科学研究院专利事务部 | 代理人: | 蔺素珍 |
地址: |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单体 液压 支柱 | ||
该种单体液压支柱属于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支护用品(见附图)适用于煤矿放炮落煤工作面的顶板支护,也可用于普通机械化采煤工作面以及化学矿山、冶金矿山开采工作面的顶板支护。
我国现有采煤工作面2313个,其中炮采面1695个,占73%以上。炮采面的顶板支护仍沿用50年代起用的摩擦式金属支柱。这种支柱实际工作阻力低,性能不稳定;手锤支回,劳动强度大,回柱不安全;初撑力低,倒柱率高,不能有效地控制顶板,顶板事故比较多。因此,在英国、西德以及苏联等主要产煤国家,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摩擦式金属支柱已经或正在被单体液压支柱及自移支架所取代。
当前国内推广使用的DZ型和NDZ型以及国外普遍使用的单体液压支柱,从结构上来看,均属于活塞式油缸。这种支柱,不仅油缸内径要求很高的加工精度和光洁度。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活柱表面外露,如炮崩、摔砸损坏其表面镀层后,煤粉容易进入油缸内腔,污染缸体与阀的密封面,造成漏液倒柱,影响安全生产。因此,这类单体液压支柱,一般仅用于普通机械化采煤工作面,而不能用于放炮落煤的工作面。
为解决炮采面的支护问题,国内山东矿业学院和南方机械厂研制出PNDZ0911型单体液压支柱。这种支柱是在活塞式NDZ型支柱的活柱上外加金属防护罩。这种结构虽然对防止活柱表面的炮崩、摔砸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存在的问题是:回柱过程中,由于经常窜矸埋柱,防护罩被卡,活柱不能下缩,难于实现支柱的回撤。
新型单体液压支柱采用类似柱塞式油缸的结构,如附图所示,属于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其主要由顶盖〔1〕、三用阀〔2〕、手把体〔3〕、柱体〔4〕、缸体〔5〕、防护罩〔6〕、缸套〔7〕、内动Y形圈〔8〕和底座〔9〕等零部件组成。其主要特点是:
(1) 柱体通过连接钢丝与底座相连。工作时,柱体固定不动,缸体上下伸缩;
(2) 以柱体外径为密封面,采用内动Y形圈密封;
(3) 缸体外加金属防护罩。防护罩下端与底座连接,另一端与手把体相连,手把体对缸体起上部导向作用。
升柱时,从泵站输出的高压液体通过管路系统和注液枪,打开三用阀中的单向阀注入支柱内腔,使缸体伸出支撑顶板;回柱时,利用专用卸载工具(远或者近距离)打开三用阀中的卸载阀,使高压液体流出,缸体在自重和复位弹簧拉力作用下,快速下缩,撤出支柱。因此,在升降柱过程中,缸体上下运动,而柱体始终在防护罩内,得到严密保护,避免炮崩与任何磕碰摔砸。同时,防护罩也不存在PNDZ0911型单体液压支柱的被卡问题。
综上所述,新型单体液压支柱的优点在于其克服了一般单体液压支柱活柱外露,怕炮崩、怕砸的问题。因此,可适用于炮采工作面,从而改变了炮采面支护落后状况,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提高工效,有效地控制顶板岩层,减少顶板事故,有利于安全生产,促进回采工作面支护用品的更新换代。另外,该型支柱由于油缸内壁不是密封面,加工精度可以大大降低,因而具有工艺简单,加工容易等优点。油缸不需要电镀,可以省去电镀费;节省油缸加工费;支柱的整体稳定性和抗压强度提高;每根支柱的价格较PNDZ型支柱可降低20%以上。
为适应不同采高的需要,该型支柱规格可有以下系列,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最大高度(毫米) 1800~800
最小高度(毫米) 1080~550
工作行程(毫米) 720~250
额定液压(巴) 490
工作阻力(千牛) 235
泵站压力(巴) 196~147
初撑力 (千牛) 93~67
重 量 (公斤) 49.4~27.5
工作液体 乳化液(含2%M10或MDT乳化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炭工业部煤炭科学研究院北京开采研究所,未经煤炭工业部煤炭科学研究院北京开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202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