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无源四端可控硅触发器无效
申请号: | 85202616 | 申请日: | 1985-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85202616U | 公开(公告)日: | 1986-09-10 |
发明(设计)人: | 崔文瀛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文瀛 |
主分类号: | H03K17/78 | 分类号: | H03K17/78;H01L29/74 |
代理公司: | 黑龙江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韩卫群 |
地址: |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源 四端 可控硅 触发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元件,一种无源四端可控硅触发器。可控硅是一种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其特点是容量大、耐压高、损耗小、控制灵敏,在工业、民用均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可控硅有三个极其中一个极是控制极。此控制极由专门的触发电路来控制。目前较流行的方式有:
(1)由单结晶体管直接输出的触发电路。
(2)用小可控硅的触发电路。
(3)利用晶体管组成的触发电路。
(4)用双向二极管组成触发电路。
以上方法除各有优点外,还存在以下缺点:如前三种方法均采用有源元件,线路复杂。另外触发电路是小电流、低电压而被控制的可控硅回路是大电流、电压也较高,所以触发器与被控可控硅之间必须进行有效隔离。如上述的前三种触发器必须通过变压器与可控硅相耦合。上述的第四种方法中采用了一个电位器和一个电容组成了RC回路,当电容上的电压达到一定数值时,双向管导通,电容向双向可控硅控制极放电,使之触发导通。因此改变电位器的阻值的方法使用时也很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信号输入端接一发光二极管,与发光二极管相配合的是一个光电池。光电池的一端接一个小可控硅的控制极G,另一端接可控硅阴极K。还包括一个桥式整流器,桥的输入端分别与小可控硅的阳极A及阴极K相连接。输出端与所要控制的可控硅控制极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输入端输入一个不低于3V、5mA的信号时,发光二极管即发光。光电池受光后形成一电压源给小可控硅,小可控硅将此信号放大后通过整流桥给被控可控硅。即完成了可控硅的触发。
无源四端可控硅触发器具有以下突出优点:
1、线路简单,动作可靠,稳定性强。此器件可有效地控制500A以下的各种可控。
2、控制信号的功率小,只要3V、5mA控制讯号即可有效实现。
3、采用光耦合,主回路与控制回路有效隔离,提高了耐压能力。
4、抗电磁干扰能力强。
5、应用本实用新型可使可控硅的开通角从0达到180间有效导通。这是上述已有技术难以完成的。
6、易与任何电路接口,因输入电压低,控制功率小可直接与电子计算机配接。
7、由于本触发器响应速度快,故在同一讯号下,控制多个可控时,电气反应参数一致。
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属于无源的元件。
9、供电电源有大幅度波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性能。
综上所述,无源四端触发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元件,它将使可控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一)、(二)是本实用新型的二个最佳实施例的电气线路图。
参照图(一)本实施例包括一个光电管(3),此光电管的两个端(1)、(2)为输入端,还有一个光电池(4)与发光二极管呈光电配合。光电池的两个端分别与小可控硅(5)的控制极G、阴极K相连接。小可控硅(5)的阴极K和阳极A分别与整流桥(6)的输入端相连,整流桥(6)的输出端与被控的可控硅的控制极相连。
本线路的工作原理是:当输入端输入一个不低于3V、5mA的信号时,光电二极管(3)即发光,光电池受光后,产生一电压信号给小可控硅,小可控硅将此信号放大后通过整流桥给被控可控硅,即完成了可控硅的触发。
参照图(二)本实施例的另一最佳实施例是:
它包括光电耦合器(7),光电耦合器(7)的一个输出端接小可控硅的控制极G,另一端与一稳压二极管的负端相接,同时还与电阻R1和R2的一端相连接,稳压二极管的另一端与小可控硅的阴极K、电阻R1的另一端及电整流桥的一个输入端相连接。小可控硅(5)的阳极A与电阻R2及整流桥(6)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接,整流桥(6)的输出端接被可控硅。
附图说明如下:
图一是无源四端可控硅触发器的最佳实施例的电气线路图,其中:
(1)(2)输入端、(3)发光二极管、(4)光电池、(5)可控硅元件、(6)整流桥元件、(9)(10)输出引线端、A点是可控硅的阳极、K点可控硅的阳极、G点可控硅的控制极。
图二是无源四端可控硅触发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气线路图。
其中:
(1)(2)输入端、(5)可控硅元件、A点可控硅的阳极、K点可控硅的阴极、G点可控硅的控制极、(6)整流桥元件、(7)光电耦合器、(8)稳压二极管、R(1) R(2)分别为电阻、(9)(10)输出引线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文瀛,未经崔文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202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扣表
- 下一篇:储油罐泡沫塑料内浮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