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照明、驱蚊两用灯泡无效
申请号: | 85202716 | 申请日: | 1985-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85202716U | 公开(公告)日: | 1986-05-28 |
发明(设计)人: | 吴萼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萼泟 |
主分类号: | A01M13/00 | 分类号: | A01M13/00;A01M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两用 灯泡 | ||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白炽灯泡,特别是可作照明、驱蚊两用的白炽灯泡的实用新型。
该灯泡是由灯头与一个内部封装着钨丝的玻璃泡所组成的。玻壳内抽真空並充有少量惰性气体。
现有的白炽灯泡往往只有单一的照明功能,其电能大部分变为热能白白散失掉了。而现有的电热驱蚊器要将电能变为热能来加热驱蚊药物,其造价也比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利用白炽灯泡的余热来代替电热驱蚊器加热驱蚊药物而驱蚊,同时又不影响照明的两用灯泡。
其解决方案是:在灯泡上设置一个便于放置驱蚊药物的位置或附加装置,並使该位置或附加装置的存在不影响灯泡光线的透过,而放置在该处的驱蚊药物能被灯泡的余热加热到较高的温度,从而发挥驱蚊作用。
一种方法是在灯泡玻壳与灯头结合处设置一个间隙,在间隙内放置驱蚊药物,为了便于放置市售的长方形驱蚊片,本法可改进为将灯头下部制成凹型,而将玻壳上部制成平面,这样两部分结合起来后就形成一个长方形间隙。灯泡的引线由间隙两侧导入玻壳,引线上套有耐热绝缘套管,为了便于药物的挥发,在灯头侧壁开一些透气的小孔,为了使灯泡热量尽量到达上部间隙,将抽气管、芯柱移到玻壳的下部。这样,由于灯泡内气体的对流,能使灯泡上部温度显著增高。
另一种方法是:在灯泡玻壳上设置一个耐热的圆筒(金属或非金属的都可),圆筒的下端与玻壳紧密吻合並固定(可用耐高温胶粘合)。圆筒上端离玻壳一定距离,形成一个间隙,用来放置驱蚊药物,驱蚊药可用粉状的;也可用制成与间隙相配合的特殊形状的片剂;其配方同市售的电热驱蚊片,该圆筒的位置在灯泡的上部,其上端低于灯泡的插口(或螺纹);下端高于灯丝的最高部分,这样圆筒内温度较高而又不影响光线的射出与灯泡的装、拆,本法的改进是将圆筒上端开口制成稍呈喇叭口形,以便于放药,为使药物易于挥发,可在圆筒壁上开一些孔。
为防止药粉从孔中散落可在圆筒壁上粘一层耐热的玻纤布(或其它耐热而透气的布)。这样,当间隙内放置驱蚊药物后点燃灯泡,就能发挥驱蚊作用。本法的进一步改进是在间隙内放置耐热而吸液性强的物质(如玻璃棉等)。这样就不必经常更换驱蚊药物,而只要每次使用前往间隙内滴一些驱蚊药水(可用强力菊酯等)就可以了。
附图描述了实用新型的两个实施例:
附图2描述的是第一种方法:灯头2的下部制成凹形与玻壳平面3粘合后形成长方形间隙7,内置驱蚊药片8,4为灯丝,5为抽气管。
附图1描述了第二种方法:玻壳1上部固定耐热圆筒10,形成间隙11,内置驱蚊药物或吸液性强的物质8,圆筒上开有小孔6,圆筒上端呈喇叭形开口9。
用本实用新型制成的两用灯泡,除了可作为普通白炽灯泡照明之用外,同时还可作电热驱蚊器使用,不额外耗费电能。照明效果不受影响,本产品的制造成本远低于单一的电热驱蚊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点是可用更换不同功率灯泡的方法来改变驱蚊的范围与效果,如果将驱蚊药物换用其它药物如薰香剂、清醒剂、驱虫剂等本产品还具有薰香、清醒、驱虫等其它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萼泟,未经吴萼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202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