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碳酸饮料间歇充气罐无效
申请号: | 85202864 | 申请日: | 1985-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85202864U | 公开(公告)日: | 1986-10-15 |
发明(设计)人: | 王长凤;马材弘;刘学军;张小锁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长凤;马材弘;刘学军;张小锁 |
主分类号: | A23L2/26 | 分类号: | A23L2/26 |
代理公司: | 广西省南宁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代理人: | 余桂华 |
地址: | 广西省***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酸 饮料 间歇 充气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水混合装置。
传统的碳酸饮料制作方法是通过汽水混合器,将净化水加压雾化,使其与一定流量的碳酸气体接触而产生碳酸水。近年来,也有以碳酸气体在饮料液内直接充气的方式进行生产的混合器,但这些装置仅适用于工业化连续生产的厂家,生产用的净化水需通过一个专用泵供给,并且充气后的饮料必须用密闭容器封装,以防碳酸气体的逸出。因此这些设备不适应商业性、小批量、间歇式地制备碳酸饮料的冷饮店、餐厅、宾馆、酒家以及旅游点、游乐场所和工矿单位就地制备,散装零售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需用外加能源,将碳酸气体直接通入冷饮液内充气。小量、间歇地就地生产碳酸饮料的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碳酸饮料间歇充气罐(如图所示)主要由压力容器罐5和微孔充气管7等组成。未充气的冷饮液6从罐的上部注入,盖上罐盖2,利用压紧手柄4使压力容器罐5密闭。然后打开气体截止阀14,碳酸气从通气管13进入微孔充气管7的内腔,当碳酸气体达到一定压力时,碳酸气从微孔充气管7的内腔喷出进入冷饮液6中充气。罐内压力值可通过压力表1测出,当压力超荷时,安全阀3起保安作用。在一定的压力、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制得一定碳酸气体含量的碳酸饮料。此时关闭气体截止阀14,停止充气,制得的碳酸饮料经出口15排出,微孔充气管7的法兰盘9受法兰环8和螺栓12压紧固定在压力容器罐底10上,碳酸饮料排出时,其容积变化可通过液位计16观察,当碳酸饮料排放完后,松开压紧手柄4,打开罐盖2,再注入未充气的冷饮液,开始下一个充气过程。
由于碳酸饮料充气实质上就是在压力作用下使碳酸气与饮料混合,密切接触并溶解于饮料中。而充气的效果与压力、温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充气最好在4~8℃的温度中,CO2输入压力为2~5kg/cm2的条件下进行。压力容器罐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微孔充气管最好选用强度较高的粉末冶金微孔管。
本实用新型的碳酸饮料间歇充气罐是利用微孔充气管在密闭的压力容器中对冷饮液充气,间歇性地制作碳酸饮料的装置。这种充气罐结构简单、可靠,不需用外加能源,移动方便,成本低廉。除可以生产各种散装即制、即售、即饮的碳酸饮料(如冰汽水、果汁汽水、汽酒、可乐型碳酸饮料、乳品碳酸饮料、含气矿泉水等)外,亦可用来小批量生产瓶装碳酸饮料。适用于广大商业性、小批量、间歇式地制备碳酸饮料的冷饮店、餐厅、宾馆、酒家、旅游点、游乐场所以及工矿单位和乡镇冷饮销售点。
附图说明: 11——支承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长凤;马材弘;刘学军;张小锁,未经王长凤;马材弘;刘学军;张小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202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