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机械随动增压摩擦离合器无效
申请号: | 85203246 | 申请日: | 1985-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85203246U | 公开(公告)日: | 1986-09-03 |
发明(设计)人: | 杨胡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胡生 |
主分类号: | F16D13/14 | 分类号: | F16D1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四川省内江***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 增压 摩擦 离合器 | ||
本发明涉及机械制造中的摩擦传动问题,是在现有摩擦学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并引用了《机械工程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78年12月出版)第22篇摩擦、摩损与润滑》一书中第二章、第三章有关叙述。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出一种机械压力机用的新式离合器使其能克服刚性离合器不能寸动的缺点,又有气动摩擦离合器优点的不用压缩空气控制的新结构,使其为制造厂提高经济效益,为用户扩大使用场合,节省能源,保证人身安全和进行刚性离合器压力机的改造提供条件。
目前国内外生产的机械压力机采用的离合器有两类,刚性离合器和气动摩擦离合器(参阅《曲柄压力机》清华大学何德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84年出版)。
刚性离合器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使用和维修方便,但装有该离合器的压力机没有寸动行程。滑块不能在任意位置上停止,故不便于调整模具和配备人身安全保护装置。
气动摩擦离合器克服了刚性离合器的缺点,装有该离合器的压力机,具有寸动行程,滑块能在任意位置上停止,但其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用户必须配有压缩空气系统,因此即增加了能源消耗,又限制了使用场合。
机械随动增压摩擦离合器是在综合了上述两种离合器的优缺点,根据机械随动增压摩擦传动原理而设计出的一种不用压缩空气控制的依靠自身机械运动进行自锁摩擦传动的单向摩擦离合器。本离合器具有上述两种离合器的优点: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使用和维修方便(刚性离合器)。同时可以实现寸动行程和滑块在任意位置停止。便于调整模具和配备人身安全保护装置(气动摩擦离合器),尤其是不用压缩空气控制离合器动作,故为使用单位减少购置空气压缩机系统的费用,扩大使用场合,减少能源消耗,并可用本离合器对刚性离合器压力机进行设备改造。
机械随动增压摩擦离合器是按机械随动增压摩擦传动原理(参照附图1)设计的。
附图1:机械随动增压摩擦离合器示意图。
图中: υ-离合器转动方向
1-固定件(摩擦圈)
2-可动件(鱼形板)
3-支点(转键)
4-传动件(离合器盘)
5-输出轴
6-键
机械随动增压摩擦传动原理:《在一个拟欲按设定方向旋转的径向摩擦传动付中,其中一个摩擦件旋转轨迹是固定的(称为固定件)。另一个摩擦件可绕一个给定支点选择相对静止或旋转两种状态(称为可动件),当可动件支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e与摩擦面半径R之比小于某一特定函数值,即:
(e)/(R) < (μα)/(μSinα-cosα+1) 时
则该机构可进行自锁摩擦传动。
当该摩擦付自锁后,其摩擦面上的摩擦力与正压力及其可传递的扭矩是随负荷变化而相应变化的,故称其为“机械随动增压摩擦传动》式中:
e-可动件鱼形板2的支点到输出轴5中心的矩离
R-摩擦面圆半径
μ-固定件摩擦圈1与可动件鱼形件2接触面间的静摩擦系数
α-鱼形板沿摩擦面圆半径的张开角度
上述原理是专为设计机械随动增压摩擦离合器而推导出来的。是该离合器的理论基础。按此原理不仅能够设计出不用外加正压力实现自锁摩擦传动的离合器,而且还可以设计出形式新颖的联轴器、超越离合器、制动器、牵引器及机床走刀机构等各种装置。
机械随动增压摩擦离合器的结构及动作原理(参照图2)
结构:其固定件是钢制摩擦圈1,该圈固定在飞轮或大齿轮上,构成主动摩擦传动付。可动件是钢制鱼形板2及其用铜铆钉14铆接在其外圈上的用石棉塑料制成的摩擦片3,和用螺钉固定其上的钢制转键4,共同构成从动摩擦传动付。运动传出部分由铸件离合器盘5承担。离合器的控制部分由在离合器盘凸缘上空转的转动拨盘6,固定在该盘上的拨销7,以销轴11铰接在离合器盘上的钢制开关块8,以销轴9铰接在鱼形板上并在开关块内滑动的小滑块10组成,离合器的初加载荷由弹簧13提供,该弹簧一端用挂簧螺钉挂在离合器盘上,另一端挂在转动拨盘上。
动作原理:本离合器的转动拨盘6的外圆上有常制动的刹车装置控制其转动,在通常状态或停车状态其刹车装置进行制动;离合器需要工作时刹车装置先期打开,离合器结合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胡生,未经杨胡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203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