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重症转归预测仪无效
申请号: | 85203287 | 申请日: | 1985-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85203287U | 公开(公告)日: | 1986-08-27 |
发明(设计)人: | 袁茂章;赵雅范;王育生;吕祖辉;葛登洲;关纯结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黑龙江省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4 | 分类号: | A61B5/0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连惠,张耀华 |
地址: |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症 预测 | ||
本发明属于一种能够预报危重病人病情恶化或好转的临床用医疗仪器。
危重病症,经过积极正确的抢救,病人可挽救过来。因此,在这关键时刻医务人员和病人家属都迫切地希望能够利用先进的仪器来早期预报病人病情发展的趋势和抢救正确与否。目前,使用的心脏监测仪只是在心血管系统进行监测,而国内报导的SMZ-01型生命信息监测仪的应用范围也只是诊断一般性疾病,都不能对重症转归做到早期预报。本发明正是从上述临床需要出发,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的经络学说,用能够反映危重病人生命信息(经络状态)的参量——生命指数,在危重病人的人体宏观症状尚未出现之前的几天到十几天予以预报,从而达到及时抢救的目的。本发明适用于急诊科、神经内外科、心血管系、循环系、内科和老年病等急救医学领域里的危重病人。
本发明的基本构成是由一种可作为检测信号用的脉冲信号源〔1〕、一种低漂移的直流放大器〔2〕和一种可将放大了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量并显示出来的A/D转换器〔3〕与显示装置〔4〕所组成。它还包括探测电极〔5〕、手极〔6〕和稳压电源电路〔7〕。
附图1和附图2是本发明的原理方框图和电路原理图。
脉冲信号源〔1〕是由晶体管〔8〕、变压器〔9〕、电阻〔10〕、电容〔11〕等构成的振荡器,它产生一个低频(35~80周),窄脉冲(10~30毫秒),低幅度(3~5伏)的正矩形负锯齿形的信号。这个信号通过探测电极〔5〕和手极〔6〕作用在危重病人的特定敏感穴位上。在电阻〔12〕上可检测出通过敏感穴位的微弱电流,再将这个能反映敏感穴位电学特性的微弱电流输入到专用的放大器中。
放大器〔2〕是由运算放大器〔13〕、〔14〕、电阻〔15〕〔16〕、〔17〕、〔18〕组成的一种低漂移的两级直流放大器。它的作用是将检测到的微弱电流,放大到能供A/D转换器〔3〕正常工作的幅度。电阻〔15〕、〔16〕、〔17〕、〔18〕构成的负反馈电路主要是为了提高稳定性。微调电阻〔19〕用来调整零点。
放大了的信号,经电阻〔20〕、电容〔21〕输入到A/D转换器〔3〕中,为了提高转换器的精度,采用校正微调〔22〕,转换后的数字量输入到八段显示器〔4〕中,即可直接显示出生命指数。
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携带方便、予报准确、通用性强等特点。
下面是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施例:
一、脉冲信号源按图2的电原理图实施,可产生一个低频(35~80周),窄脉冲(10~30毫秒),低幅度(3~5伏)的正矩形负锯齿形的信号。
二、放大器按图2的电原理图实施
三、A/D转换器是DG17126。用24线与显示器连接。
四、探测电极〔5〕的结构如图3。探头〔23〕是由黄铜制成,头部直径为15毫米,需镀银。电极杆〔24〕的材料是合成塑料,为了提高精度和抗干扰,导线〔25〕采用屏蔽线。
五、手极〔6〕的结构如图4。它由手电极〔26〕、电极盖〔27〕和导线〔28〕组成。手电极〔26〕的材料是铝或铝合金,直径为21毫米,长度60毫米。电极盖〔27〕的材料也是铝或铝合金,导线〔28〕是屏蔽线。
六、本仪器的面板结构如图5,调零微调旋钮〔29〕、校正微调旋钮〔30〕、显示窗口〔31〕、电源开关〔32〕、交直流电源选择开关〔33〕、工作/校正开关〔34〕、手电极插座〔35〕和探测电极插座〔36〕。
七、本仪器的后面板结构如图6,电源插座〔37〕和保险丝〔38〕
八、本仪器稳压电源的电路原理图如图7,交流电源经开关〔39〕保险丝〔40〕和变压器〔41〕后,变为交流6伏×2,再经桥式整流〔42〕、电阻〔43〕、电容〔44〕、〔45〕组成的π型滤波器,由〔46〕、〔47〕两个正负稳压组成的稳压装置后和直流电源〔48〕经交直流开关〔49〕,输出±5伏的电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黑龙江省医院,未经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黑龙江省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203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