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不用手拿的晴雨伞无效
申请号: | 85203681 | 申请日: | 1985-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85203681U | 公开(公告)日: | 1986-12-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展弦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昌贸易公司;程文俊;徐伟;王继武;张展弦 |
主分类号: | A45B11/02 | 分类号: | A45B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手 晴雨伞 | ||
不用手拿的晴雨伞是基于日用晴雨伞构造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众所周知日用晴雨伞撑开工作时,必须用手扶持。
改人手扶持为人体的肩、背、腰扶持伞梗,是设计不用手拿的晴雨伞的主要任务。
本方案主要由伞布,伞骨,伞梗,联接伞骨与伞梗的顶座和滑座,使伞梗与人体肩、背、腰部相联或相贴的背带、靠肩和联腰部件等组成。
本方案的技术内容和积极效果,可在下面的一个实施例中得到说明。
图1是不用手拿的晴雨伞工作图。
顶座(1)和滑座(2)是套在二根伞梗(4)上的。由顶座(1)与各伞骨(12、13、14)及撑杆(9)相联,组成伞顶骨架。由滑座(2)联接斜撑(3),使伞顶后部的骨架便于收拢或撑开。伞梗(4)靠背带(5)、靠肩(6)、联腰部件(7)分别与人体的肩、背、腰部相联或相贴。
图2是伞顶部各构件的相对位置图。
图3是图2中A-A剖视图。
图4是顶座(1)的结构示意及与相邻构件联接图。
图5是滑座(2)的结构示意及与相邻构件联接图。
从图1~图5可见:两前伞骨(12)及两撑杆(9)是用螺钉(17)紧固在顶座(1)的活动座(20)上。两后伞骨(13)及两侧伞骨(14),是分别与顶座(1)的相应挂耳铰接。四斜撑(3)各自的两端分别与后伞骨(13)、侧伞骨(14)和滑座(2)的相应挂耳铰接。伞布(10)蒙复在各伞骨上,但其前部中缝(11)是开叉的,並有重叠搭边。
伞顶从工作状态的收拢过程是:松开两撑杆(9)前端的联接搭扣(图中未画),分别向左右推动两撑杆(9),使两前伞骨(12)一起随活动座(20)绕铰链(16)各向左右转动90°,接着再一起绕转动销(15)的水平轴折转90°,即可垂下並收拢伞顶前部的两片伞布。同时拨动滑座(2)上的两棘爪(19),克服弹力元件(18)的弹力,使棘爪(19)尖部与两伞梗(4)脱离接触,此时将滑座(2)沿伞梗(4)下滑,带动四斜撑(3),牵动后伞骨(13)及侧伞骨(14)收拢,最终使伞顶后部的伞布也垂下,从而整个伞顶收拢。
撑伞的过程是:反向重复上述过程,最后棘爪(19)尖部锁楔伞梗(4),不使滑座(2)下滑;同时将拼靠的二根撑杆(9)前端扣上搭扣,使整个伞面撑出形成一个整体。由于伞布(10)的下缘是一条松紧弹力边,可使整个伞面棚紧。
由于本方案的伞顶前部的撑缩过程与日用晴雨伞不同,它的撑缩动作可以在图1所示的人体背上进行。
图6是联腰部件正视图
联腰部件(7)套在两伞梗(4)上,並在适当位置用螺钉(25)固紧,跨带架(22)的一端靠铰链(21)在联腰部件(7)上活动,另一端可与固定扣板(24)弹性相扣,另用皮腰带(8)穿入跨带架(22)即可与人体腰部相联。当使用人弯腰作业,需使伞梗(4)与人体保持某一角度时,则另用可绕铰链(23)转动的活动扣板(26)与跨带架(22)弹性相扣,就能使伞梗(4)与人体保持一个所需的倾角,不用时,活动扣板(26)靠弹力元件(27)弹回。
靠肩(6)由弹性元件支承在伞梗(4)上,並且靠肩(6)表面蒙以泡沫塑料等软性材料,使伞梗(4)与人体背部紧密相贴。
综上可见,不用手拿的晴雨伞是用人体的肩、背、腰扶持伞梗(4)进行遮阳挡雨,腾出人们的双手,对撑伞人的劳动、骑车、搬运等带来方便,特别适于炎热季节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昌贸易公司;程文俊;徐伟;王继武;张展弦,未经隆昌贸易公司;程文俊;徐伟;王继武;张展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203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