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充二氧化碳的气管建筑无效
申请号: | 85203832 | 申请日: | 1985-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85203832U | 公开(公告)日: | 1987-04-01 |
发明(设计)人: | 李鸿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鸿武 |
主分类号: | E04H15/20 | 分类号: | E04H1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动***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化碳 气管 建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二氧化碳代替空气的气管建筑。
充气建筑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分为气承式、气管式和混合三种。在气管式结构充气建筑中过去是在密封的塑料薄膜管内充入空气形成建筑的支撑构件,空气仅起支撑作用。而充入二氧化碳不仅起支撑作用,而且还要发挥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气管结构充气建筑。这种建筑不仅起遮风蔽雨的作用,而且还要充分发挥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的作用,使室内温暖如春。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气管横断面的上半部的210°部分用可见光透过率高的树脂塑料薄膜制成。下部中央开设一条30°用树脂塑料薄膜制成的可见光透射窗口,在窗口的两侧开设两条60°用橡胶薄膜制成的红外线透射窗口。在此管内充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塑料薄膜都能让可见光透过而不让红外线透过。阳光的可见光部分透过塑料薄膜和二氧化碳从可见光窗口进入室内,室内吸收可见光的能量;而地面辐射的红外线通过红外线窗口进入管内被二氧化碳分子吸收,二氧化碳分子产生量子化的振动和转动,能量跃迁到高能级,由高能级回到原能级时放出红外线。塑料薄膜又不让红外线逃出室外,红外线只能透过橡胶薄膜的红外线窗口回到室内,室内又吸收红外线的能量。
本实用新型和充空气的气管建筑比较,有高的热效果,节约能源。在农业生产中,可以为微生物、植物、动物寒季生产创造良好条件;也可以为人们在寒季提供临时生活及工作环境;在工业生产中,还可以做为临时设施,暖棚,建筑业的混凝土养生暖棚等。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下面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附图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充二氧化碳气管建筑的气管横断面结构图。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结构细节及工作情况。
该气管横断面结构由四瓣组成:(1)顶部上瓣210°和底部(2)下瓣30°用树脂塑料薄膜制成,下部两侧(3)、(4)两瓣各60°用橡胶薄膜制成。
管内充入二氧化碳,气压在100毫米水柱以上。
气管的直径不小于300mm,约等于跨度的1/40~1/30。
阳光的可见光部分从顶部经过上瓣和下瓣树脂塑料薄膜及管内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室内,可见光再经过反射折射逃出室外就不容易了,因为下部150°只开一条30°的小窗口,而两条60°的橡胶薄膜窗口可见光是通不过去的。因而,可见光进入室内的多,逃出室外的少。再说地面辐射的红外线(或红外光子),通过橡胶薄膜的红外窗口进入管内。二氧化碳分子吸收红外光子,产生量子化的振动和转动,能量跃迁到高能级,由高能级回到原能级时放出红外光子,红外光子通过二氧化碳和橡胶薄膜红外线窗口返回室内。红外光子因有二氧化碳和塑料薄膜两道关卡,逃不到室外去,红外光子只能在室内和气管之间进行热交换循环。这样就达到吸收阳光的可见光的能量,控制地面辐射的红外线的能量使室内温暖如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鸿武,未经李鸿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203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