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可动脚手架无效
申请号: | 85203927 | 申请日: | 1985-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85203927U | 公开(公告)日: | 1986-12-03 |
发明(设计)人: | 于学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学仁 |
主分类号: | E04G3/10 | 分类号: | E04G3/10 |
代理公司: | 辽宁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玉洁 |
地址: | 吉林省通***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脚手架 | ||
本发明属于建筑机械。
以前,用于建筑方面的普通起吊机脚手架工作时需要花费很多人力、物质(如架杆、铁线等),雨天无法施工,并且不适应超高层建筑。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自动起吊装置,解决了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改善建筑工人的工作环境,减少工人的劳动量,节省能源、材料,提高了工作效率。
图1是可动脚手架的示意图。图中29为支架,30为张紧绳,31为可移支架,32为起重平台,33为缓冲定位轨,34为护栏,35为起吊轮绳勾,36为起重架,37为起重机,38为下斜索道,39为平移吊勾,40为平移索道固定点,41为配重体,42为定滑轮。
图2是可动脚手架的俯视图。
图3是可移支架的结构图。图中1为梯架,2为支架,3为跳板,4为夹板,5为夹块轴,6为护栏架,7为绞链,8为墙体,9为外墙架,10为螺栓,11为内墙架,12为导轴支架,13为绳索,14为导轨架,15为导轨,16为滑轮,17为导轮轴,18为防雨架,19为立架,20为平衡张紧绳,21为离合绞线轮。
图4是可移支架的左视图。图中22为砖架,23为手柄,24为弹簧,25为挡板,26为导轮,27为刮板,28为灰槽。
图5是换勾器状态a示意图。图中43为起重吊勾,44为平移吊勾,45为下行电源,46为上行电源,47为双槽吊栏架。
图6是换勾器状态b示意图。
图7是脱勾器示意图。图中48为下杆,49为弹簧,50为上杆51为上卡块,52为下卡块,53为开关。
图8为插料机示意图。图中54为滚轮,55为插齿,56为料架57为吊栏支条,58为叉料机。
图9是插料机的侧视图。图中59为下导轨,60为上导轨,61为滚轮。
图10为铺灰机。图中62为墙体,63为刮料板,64为弹簧,65为灰槽,66为砖架,67为挡板,68为手柄,69为导轮。
图11为绞车的剖视图。图中70为棘轮,71为爪,72为线轮73为手柄,74为小线轮,75为轴。
图12是停车杆。图中76为导索,77为滑轮,78为停车条。
图13是框架夹紧器。图中79为框架体,80为滑道,81为V型夹紧环,82为支杠,83为支杠固定点,84为第二支杠。
图14是框架夹紧器的侧视图。
本发明在静止的时候,支架〔29〕支撑起起重架〔36〕张紧绳〔30〕拉紧起重架。当起重架上移时它们随起重架上移。起重平台〔32〕固结在可移支架〔31〕上,平台上固结起重机架〔37〕和起吊滑轮架,平动绳索固定点〔40〕。右侧的起吊轮绳勾吊起重物上升,左侧的吊勾带重物架下降,实行双向运载。
上升吊勾运行到一定高度时,吊栏架〔47〕上升超过开关〔79〕时,上升电源〔45〕被切断,吊勾〔43〕停止上升,同时,接通下降电源〔46〕。上升吊勾把吊栏架交给平移吊勾〔44〕。平移吊勾沿导索〔38〕在重力势能的作用下自动移向工作点。沿某一平移索道可有多个作业点,当某点需要材料时,可将固定在可移支架上的停车条〔78〕推出,则运料滑输〔77〕到此自动停下,这时可把插料机〔58〕推向吊栏支条〔57〕的空当,同时碰开吊栏吊索上的开关〔53〕,使卡块〔51〕和〔52〕分开,在重力作用下吊栏把材料交给插料机,插料机在重力作用下,使小轮沿下斜轨道运行,把材料自动送到工人面前。
吊栏卸料后由于重量大大减轻,在弹簧〔49〕的作用下,上下卡块自动卡合。另外,在配重体〔41〕的作用下,吊栏自动回到起重架前。
当灰浆进入灰槽〔65〕后自动下移,在挡板〔67〕的控制下均匀地落向墙体,一端支在小轮〔69〕上的刮板〔63〕可上下转动,并与墙体保持一定距离,通过它的随机横移而刮出一层松散平整的灰层,这样,施工人员可以不用哈腰或转体就近在灰槽上部的砖架上取砖。灰槽与砖架沿导轨〔15〕随人一起移动。框架夹紧器,是在进行框架式工程施工时,松开图3中的螺栓〔10〕把外墙架〔9〕的螺栓孔处与图13中的支杠〔82〕上的支杠固定点〔83〕固结。第二支杠〔84〕与另一外架固结,两架交替上升,当跨越横框时,需把V型夹紧环〔81〕拆下,越过后重新装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学仁,未经于学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203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