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自压式自动排气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5204009 | 申请日: | 1985-10-07 |
公开(公告)号: | CN85204009U | 公开(公告)日: | 1986-05-21 |
发明(设计)人: | 郑国范;何月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K1/00 | 分类号: | F16K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专利办公室 | 代理人: | 刘文意 |
地址: | 北京市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排气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阀。
一般自动排气装置(如沈阳市水暖器材厂生产的B11x-4型立式自动排气阀)是有一个壳体,壳体上部有排气孔,并有排气孔接出管子通下水道。下部有进水(气)孔,内腔有一个浮体,或带有杠杆或没有杠杆。没有杠杆的浮体,靠本身作为密封件与排气孔进行密封。有杠杆的浮体,则通过与杠杆活动连接的密封头与排气孔密封。当管路中有空气需要排除时,浮体靠自重脱离密封,使排气孔畅通。待管路中空气排除,水位上升,使浮体上浮,达到密封目的。这种密封效果不佳,而且这些排气阀都没有安全保险装置。一旦阀件损坏,水就会从排气孔流出。经外接管子通下水道,这样既增加成本又影响室内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缺陷而设计的压力密封腔与浮体腔单独设置,并用流体动力特性自压式密封的结构形式和保险装置的排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要点在于它呈圆柱形,包括一个上盖(1),上盖(1)的顶部有一个突出的圆锥台,圆锥台的侧面有一个小孔,与内腔相通,内腔上部有一个圆锥形保险密封口,它与阀体(2)为螺纹或法兰连接,用一个“O”形橡胶密封圈(3)密封。保险塞(5)的圆锥形头部是橡胶件,下部是用塑料或轻质金属材料(如铝)制成的浮体,座在保险架(4)的环圈里。保险架(4)的底板被安装在上盖(1)和阀体(2)连接的上端面处,为使保险塞(5)的头部对着上盖(1)的圆锥形保险密封口,并能上下活动,保险架(4)上部是一个环圈,环圈上开有3至6个槽。环圈外侧底板上开有6至18个小孔,呈圆周布置。浮体(7)在浮体腔中,有阀体(2)突出的3至4个台架经浮体(7)的下部,浮体(7)可以是圆柱形或圆球形,用塑料或轻质金属材料(如铝)制成。浮体(7)通过拉杆(10)与压力密封腔中的自压式密封头(6)连成一体,自压式密封头(6)是用橡胶材料模压成形的圆锥体,它可以直接压制在拉杆(10)上,或用螺纹连接。与此相对应的方法,在拉杆(10)的另一头与浮体(7)则用螺纹连接,或压制在浮体(7)上。也可以在拉杆(10)的两端都用螺纹分别与浮体(7)、自压式密封头(6)连接。拉杆(10)用塑料或金属材料(如铜,铝)制成。压力密封腔的阀体(2)有一个与自压式密封头(6)相配合的圆锥面,圆锥面有一个突出的棱,有利于它们的密封效果。
压力密封腔的下方装有一个过滤网(8),使管路中的污物不致进入装置中。用耐蚀金属网或用塑料压制而成。阀体(2)的下端与接头(9)用螺纹或法兰连接,用“O”形橡胶密封圈(3)密封。接头(3)的外部中间呈外六角形状,用于装拆。下部是标准的外管螺纹,制成Dg15,Dg20,Dg25等不同规格,用来配相应的管子。
上盖(1),阀体(2),保险架(4),接头(9)用玻璃钢,塑料模压而成或用铜,铸铁等金属材料铸造并经适当加工而成。
自压式自动排气装置必须垂直安装,排气孔在上端。在正常工作状况下,排除管路内空气时,装置中的浮体(7)、拉杆(10)和自压式密封头(6)连结一体处在最低位置,压力密封腔,浮体腔,保险装置均处于通路,空气能畅通无阻的被排除。随着管路中空气不断排除,水位不断上升,经过接头(9),过滤网(8),压力密封腔,通过拉杆轴心孔进入浮体腔,使浮体(7)上浮。由于有一定的水压力,水在流经压力密封腔,拉杆孔到浮体腔的过程中,引成压力,速度的变化,使自压式密封头(6)能迅速达到密封。又因为采用于压力密封腔和浮体腔分开的结构,压力密封腔小,能够耐较高的水压,而不影响浮体腔。
保险装置中的保险塞(5)在该装置正常工作状况下是不动作的,只有在自压式密封头密封失灵情况下,水位上升通过保险架(4)底板小孔进入安全保险装置时,使保险塞(5)上浮,以它的头部迅速堵住保险密封口,使水不能外流。因此,本实用新型避免了从排气口通下水道的管子,从而节约成本、安装维修方便,外形美观,使用很安全。并能节约大量的水,煤,电而获得效益。
附图是自压式自动排气装置的剖视图。
图中所标的部件是上盖(1),阀体(2),“O”形橡胶密封圈(3),保险架(4),保险塞(5),自压式密封头(6),浮体(7),过滤网(8),接头(9),拉杆(10)部件和零件所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204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