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一种方便的装、卸外胎工具—翘板无效
申请号: | 85204301 | 申请日: | 1985-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85204301U | 公开(公告)日: | 1986-07-23 |
发明(设计)人: | 任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强 |
主分类号: | B60C25/06 | 分类号: | B60C2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便 外胎 工具 翘板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维修及个人使用的用于车辆车轮的维修工具。
我国是一个拥有自行车一千几百万辆的自行车王国,还有大量的三轮车、手推车、老人车、伤残人车等各种车辆,用于通勤、旅游、长途运输、搬运、散料装运、老弱病残等的交通工具,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通运输工具。
装配车轮外胎、维修内胎为人们使用车辆时经常迂到的困难之一。在旅途中内胎漏气更使人烦脑,影响了工作生活的正常进行。补内胎时迂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卸下外胎困难,手头无卸外胎工具更使补内胎工作无法进行,个人更无办法,必须推车至自行车修理部进行修理,既费时间又造成经济损失。
现在普遍使用的装、卸外胎翘板均属自制自用,无专业生产工厂,市场上更无出售无处购买,无一定条件想自行制造更非易事,故现有技术存在很多问题。
在装、卸外胎工作中尤以卸外胎困难,本发明作出前卸外胎是按如下次序进行的:
左手握外胎,右手握翘板向外向上翘起外胎内缘至轮辋之上,再用左手压住翘板防止反弹,右手握另一支翘板在另一位置操作,如此依次进行方可卸下外胎。
现用翘板均为形状相同、单件依次使用。必须占用左手压住翘板防止反弹,限制了左右手并用在一个位置(这样易翘、省力)的操作,对于非专业修理人员手上无力,用现用翘板卸胎更加困难。上述问题出于现用翘板无固定装置。
本发明的特点在于翘板(见图1)上有一种固定装置与轮幅固定。图中1为翘板头部,2为本体,3为尾部,4为固定装置,5为一种防滑措施。例如:刻纹。
使用本发明按前述卸胎次序用翘板一图3(1)翘起外胎内缘后即可用其上的固定装置与轮辐固定,腾出双手用翘板二图3(2)在另一位置翘胎,其后用固定装置与轮辐固定,再用翘板三图3(3)如上法操作即可顺利卸下外胎。
图2为使用成组翘板卸外胎时的工作状态。图中1为外胎,2为轮辋(车圈),3为轮辐,4为翘板一,5为翘板二,6为翘板三。
固定装置位于翘板尾部,见图3a,b,c。
a为钩环式固定装置,用钩环与轮辐固定,此固定装置方便、易造、可靠。
b为夹板式固定装置,用夹板将轮辐夹住达到固定目的。
c为套管旋转张紧式固定装置,将下部横梁插入轮辐后转动手柄使横梁卡住轮辐达到固定目的。
装外胎从略。
本发明的第二个特点在于每个翘板上的固定装置可以做成与翘板本体是固定的;也可做成可调节的,这样可以做为某一种车轮的专用工具也可用于不同型式尺寸车轮的通用工具。
本发明的第三个特点在于翘板是成组使用的,每组三件形状不同,是为适应按卸胎次序卸胎时不同工作状态而设计的,见图3(1)、(2)、(3)。使用三支翘板依次操作,一般的外胎均可卸下。
本发明的第四个特点在于每支翘板的头部设计成一种防滑结构,例如:刻纹,采用了这种措施后,在翘外胎内缘时可防止内缘从翘板头部滑脱,克服了现用翘板易滑脱的缺点。
本发明有结构简单、省力、效率高、操作方便易于制造等优点,将使装配、维修车辆部门、自行车修理部特别给个人补胎以很大方便,做随车工具将给长途运输,旅行带来便利。
现无专业生产卸胎工具厂,市场无销售。我国是拥有大量普通车辆国家,批量供应维修卸胎工具供应城市农村市场无疑会给社会带来巨大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强,未经任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204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