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除氟饮水净化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85204463 申请日: 1985-10-17
公开(公告)号: CN85204463U 公开(公告)日: 1986-07-30
发明(设计)人: 王仁光;张淑兰;曾志诚;关汉清 申请(专利权)人: 成都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C02F1/28 分类号: C02F1/28;B01D15/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饮水 净化器
【说明书】:

本实用新型专利属于吸附过滤法净水领域,它是通过离子交换来降低高氟水中的氟含量。

从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除去水中氟化物的方法可分为沉淀法和吸附法两种。对于吸附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给水处理》(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系许保玖著,书号:15040.3524)一书只介绍了用活性氧化镁、活性氧化铝等为吸附剂除氟的一般原理,而未给出任何一种用此原理除氟的具体装置;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废水处理技术》(James    W.Patterson著,书号:15063.3175)一书虽然既介绍了除氟原理,又提到接触床这种大型除氟装置,但接触床投资高、体积大因而使应用受到限制,此外由于此书中所介绍的接触床使用的床层介质为羟基磷灰石或离子交换树脂或活性矾土,故它通常只运用于氟化物含量低的废水或经预处理氟化物降至10~20毫克/升后的深度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除氟效果好、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的除氟饮水净化器,特别是一种体积小能适合家庭使用的除氟饮水净化器,以满足高氟地区群众的需要。

附图为除氟饮水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1)缸盖,(2)密封圈,(3)上筛板,(4)上滤网,(5)药料,(6)调节阀,(7)缸体,(8)下筛板,(9)下滤网,(10)分水管。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除氟饮水净化器由开有进出水口的缸体、缸盖及药料、筛板、滤网、密封圈、分水管、调节阀组装而成。缸体、缸盖形成壳体,药料装在此壳体中(装入量的最大限度是不阻塞进出水口通道),上下滤网、筛板安置在药料两端(分别由下筛板和上滤网接触药料)以固定药料、密封圈安置在上筛板之上,分水管设置在缸体、缸盖的进出水口上直接把进出水口连通,调节阀装在分水管上以控制分水管内水流的大小。一般情况下通过调节阀控制不让高氟水流经分水管,但当过滤后水中的氟含量低于国家饮水标准时,就可让少量高氟水通过分水管流出在出水口与低氟水混合,从而可保证经过净化器过滤后的水的氟含量始终处于国家饮水标准的范围之中。

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药料由中性氧化铝和粘土配制而成(中性氧化铝所占比例大于粘土),经混合滚制成型、烘干、烧结后药料呈40~80目的颗粒状。中性氧化铝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这种净化器之所以除氟效果好就是它在起主要作用;粘土是一种很好的粘合剂,它不仅粘结性能好、无毒、不溶于水、耐酸碱盐,成本低,而且又不会蒙在中性氧化铝的表面使其失去除氟活性。

本实用新型的缸体、缸盖可由在空气和水中耐腐蚀的材料制作,例如:不锈钢、铝、塑料等,但从降低成本的角度来讲最好使用聚乙烯塑料。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当药料吸附的氟离子达到饱和后需将药料再生以恢复活性,从而保持良好的除氟效果。它所用的再生剂为硫酸铝钾,再生液的浓度范围是2~15%,最佳浓度范围是5~10%,方法是晚上停用以后将除氟器浸泡在再生液中,第二天早上就可恢复除氟能力,用水将其冲洗后就可继续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除氟净化器性能优良,水质检验表明:它不仅能将氟含量在1.1~80毫克/升的水中的氟含量降至国家饮水标准,而且还能有效地改善水的色度、浑浊度及去除水中的细菌和某些有害离子,这与《废水处理技术》一书中所提到的接触床相比,在净化高氟水的氟含量范围上是一个突破。此外,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此装置结构简单,所用原材料成本低;可大可小、运用范围广;使用方便、易于再生,药料不失效、损失小,每年只需补充少量药料就可长期使用。所以此装置必然价格便宜、经济适用。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有二十多个省的部分地区是高氟区,人口约几千万,因此该产品的问世必然会有效地预防和根治地方性氟中毒为高氟地区的人民造福。

实施例:

按除氟饮水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制作。首先把下滤网下筛板放入圆形缸体中固定好,然后装入粒状药料,安置好上滤网、上筛板、密封圈,最后拧上缸盖,装上分水管、调节阀即组装完毕。缸体、缸盖用聚乙烯塑料制成;药料用中性氧化铝和粘土配制(中性氧化铝的比例大于粘土),成型粒度40~80目,烘干、烧结后投入使用;再生液为5~10%的硫酸铝钾溶液。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实施例,其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科技大学,未经成都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204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