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具有独立分离机构的滚筒抛丸清理机无效
申请号: | 85204483 | 申请日: | 1985-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85204483U | 公开(公告)日: | 1986-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李一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第二铸造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B22D43/00 | 分类号: | B22D43/00;B24C3/28 |
代理公司: | 青岛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于海涛 |
地址: |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独立 分离 机构 滚筒 抛丸 清理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铸造机械技术领域,更详细的讲是用于清理铸件表面粘砂和零件表面铁锈的一种滚筒式抛丸清理机。
目前使用的滚筒式抛丸清理机,抛丸率只有10~12公斤/瓩·分。距当前世界水平17~18公斤/瓩·分,相差很大。这种清理机没有单独的丸砂分离机构,只靠旋风除尘器的风抽走部分细小灰尘,而碎丸和砂一起进入双盘抛丸器,这样不但降低了抛丸率,而且因碎丸和砂对抛丸叶片的切割,使叶片磨损加快,该设备采用旋风除尘器除尘,除尘后的含尘浓度为36500毫克/米3,比国家规定的除尘标准150毫克/米3高出243倍,上述这些问题虽然突出,但由于受原机结构的限制,一直没有合适的方案来解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既能消除上述缺陷而又实用的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图1所示的结构型式,图中(1)为单元盘抛丸器、(2)为螺旋输送器、(3)为提升机、(4)丸砂分离器、(5)小型布袋除尘器,工作时从单元盘抛丸器(1)抛射到铸件上的弹丸随同工件落下的砂一起进入螺旋输送器(2),螺旋输送器(2)和提升机(3)将丸砂送到分离器(4),分离器将丸砂分离成五部分:①粗大块、②完整丸、③碎丸、④粗尘、⑤细尘,完整丸通过管路(6)直接进入抛丸器抛射,粗大块和碎丸由于含有部分完整丸因此通过管路(7)、(8)又进入螺旋输送器(2),进行二次分离在进入螺旋输送器前,在进料斗(10)中有一网格,可将粗大杂物筛出,粗尘由管路(9)直接排出机外,细尘与滚筒的灰尘进入除尘器(5)除掉。
本实用新型的螺旋输送器(2)和提升机(3)用一台电机来驱动,除尘和丸砂分离采用用一台风机抽风,这样可使机械结构紧凑。
按本方案制造的滚筒式抛丸清理机,抛丸率为18、5~20公斤/瓩·分,比原机高出8~8、5公斤/瓩·分,比世界先进水平高出1、5~2公斤/瓩·分,生产率比原机提高1、5~2倍,这是因为(1)单元盘抛丸器比双元盘抛丸器少一元盘,这样既可减少抛丸器消耗的功率,又能增加叶片的抛射面积,(2)通过丸砂分离器的分离,进入抛丸器的砂含量低于2%,提高了完整丸的抛射率。除此之外,采用单元盘抛丸器和丸砂分离器还可拆换叶片方便,减少叶片磨损,提高工件表面质量。
采用小型布袋除尘器,除尘后,含尘浓度仅为70毫克/米3,比国家规定的除尘标准低一倍多,使用时无须再配二级除尘器。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是用单元盘抛丸器取代双元盘抛丸器,去掉原滚筒式抛丸清理机的园盘式丸砂输送机构,采用螺旋输送器和提升机作为输送机构,这样就为丸砂分离器提供了安装位置。
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主视图
图2为右视图
图3为图1A-A的剖视图
(1)为单元盘抛丸器,(2)为螺旋输送器,(3)为提升机(4)为丸砂分离器,(5)为小型布袋除尘器,(6)为完整丸管路,(7)为粗大块管路,(8)为碎丸管路,(9)为粗尘管路,(10)为进料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第二铸造机械厂,未经青岛第二铸造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204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