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铅或锡挤压耗能筒抗震安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5204803 | 申请日: | 1985-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85204803U | 公开(公告)日: | 1987-04-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宗明;陈立兴;赵禹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空工业部第四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04B1/98 | 分类号: | F04B1/9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北京76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挤压 耗能 抗震 安全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改进的铅或锡挤压耗能筒抗震安全装置,适用于地震区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排架结构刚性拉压杆支撑体系。
在现有技术中,普通交叉支撑抗静水平力性能虽好,但在强地震力反复作用下,由于压杆压屈,拉杆产生塑性变形以及鲍氏效应等原因,将产生滑移退化现象。即经过几次反复水平力作用后,支撑的耗能功能大大降低,而且在主体结构大位移时才起耗能作用。因此,普通交叉支撑在强地震力作用下本身要破坏,主体结构也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为了克服普通交叉支撑抗震性能不足,有多种型式的耗能支撑出现。其中一种根据机械工业部抗震研究室的《消能支撑的试验研究》(8301)和苏联1977年出版的《地震区单层和多层钢框架厂房设计指南》中的介绍,是在交叉支撑交点处安装圆形、矩形或菱塑性弯矩铰耗能框,其缺点是它们消耗地震能时,由于耗能框进入塑性变形,地震后需要更换,反复循环次数有限,不能完全满足抗震需要,拉、压杆受力也不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铅或锡挤压耗能筒抗震安全装置,它能够使拉、压杆受力均匀,可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在框、排架的刚性交叉支撑交点处,装上一个双向的装有铅或锡的挤压耗能筒,双向耗能筒的作用是当框、排架侧移时,拉杆自动伸长,压杆自动缩短处于挺直状态,直接利用拉、压杆挤压耗能筒中的铅或锡,使拉、压杆均能正、反循环吸收地震能,耗能作用比柔性拉杆体系大。
由于支撑强度大于耗能筒屈服力,所以支撑永远处于弹性状态而不损坏。由于铅或锡在常温下再结晶,使耗能筒反复起耗能作用,并且耗能性能很平稳,耗能滞迴环曲线成矩形。
铅和锡在耗能性能上无本质差别,但铅有毒,锡无毒,且能在大幅度位移范围内吸收地震能。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地震区单层和多层工业与民用框、排架结构刚性拉、压杆支撑体系,也可用于有可能发生共振设备的支架结构体系上,减小动力响应,保护设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是把铅或锡挤压耗能筒用于双向拉、压杆交叉支撑上,能在较大位移幅度范围内起到耗能作用,耗能性能平稳,耗能筒中除了装铅外,亦可装锡。另外,装置不需要日常维修工作,理论上可反复上万次以上而不损坏,因而地震后不需要修复。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结构的安装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向耗能筒的纵向剖面图。
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
参照图1和图2,一个由柱(1)、樑(2)、刚性交叉支撑(3)组成的刚性拉、压杆支撑体系,在刚性交叉支撑交点处,支撑(3)的一端与一梯形金属板焊接,双向交叉形的耗能筒(4)为组合件、它的四个金属活塞(13)的柄分别与四个支撑(3)上的梯形金属板焊接。
双向交叉形耗能筒(4)由金属中心筒(6)、金属外筒(7)、金属筒盖(8)、密封填料(9)、垫片(10)、金属垫块(11)、金属填料压盖(12)、金属活塞(13)、铅或锡(5)组成。金属中心筒(6)为金属扁圆柱体、在柱面上交叉钻出四个圆形通道,金属外筒(7)是两端带外螺纹的金属圆筒,通过螺纹与中心筒(6)连接。活塞(13)为带柄的金属圆球,装入金属外筒(7)中,外筒(7)的另一端装有端面密封装置(由金属筒盖(8)、密封填料(9)、垫片(10)、金属垫块(11)、金属填料压盖(12)、金属螺钉(14)组成)。
金属耗能筒除耗能物质为铅或锡外,其他零部件均为钢材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空工业部第四规划设计研究院,未经航空工业部第四规划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204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隔声吸声的多层复合结构材料
- 下一篇:铁路平敞车货物基部防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