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无泄漏的煤气炉阀无效
申请号: | 85204837 | 申请日: | 1985-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85204837U | 公开(公告)日: | 1987-01-28 |
发明(设计)人: | 公玉舜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玉舜 |
主分类号: | F16K7/16 | 分类号: | F16K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山东省济南市山大***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泄漏 煤气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泄漏的煤气炉阀。
现有煤气炉上的开关阀都是旋塞阀,这类阀门的特征是:阀心长于阀体,旋转阀心,当阀心上的通气孔与阀体上的通气孔相对时,气体即可流过。要开关或者调节煤气量的大小,就必须转动阀心。由于使用时阀心必须转动,阀心的两端以及阀心与阀体之间就难以做到绝对封闭,因此常有煤气泄漏,甚至回火燃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切实能防止煤气泄漏的煤气炉阀。分为直通式(附图1)和直角式(附图2)两种。
直通式适用于使用较普遍的简易煤气炉,直角式适用于高档的煤气炉灶。当任何两个并联时,可用于一个炉头分为内、外两圈燃烧器的炉灶。
本实用新型是以下列方法来实现的:铸一圆柱形有色金属阀体,上端外沿车一环形密封面,使其比中间部份高用1.5~2.0mm,沿阀体中心轴线钻一个不透孔,在这中心孔与环形密封面之间车一环形凹槽,在槽内钻一不透孔,与中心孔平行,称为槽内竖孔。在阀体的下 1/3 处,沿通过上述二个竖孔中心轴线的同一横线上钻两个横向侧孔,分别跟上述两孔垂直相通,作为进、排气口,即为直通式煤气炉阀。若将跟中心孔相通的横向侧孔改在阀体底部正中与中心孔在同一轴线上,并相通,即为直角式煤气炉阀。在中心孔内插入一园柱压缩弹簧,阀体端面的环形密封面上涂好FN-303胶粘剂,粘上一个厚1.5-2.0mm跟阀体同样直径的橡胶膜,膜上压上阀盖,用螺钉上紧。这样,阀体跟橡胶膜被胶粘为一体,再加上阀盖的压紧,成为一个封闭的整体,气体不会由此处泄漏。阀盖的中心为丝孔,阀杆旋在丝孔内,当阀杆旋进时压下橡胶膜,封闭中心孔,切断煤气。当阀杆旋出时,靠本身的张力和弹簧的推力,橡胶膜又恢复到原平面位置,中心孔又被打开。在煤气的开、关和气量调节的过程中,橡胶膜始终封着阀体,煤气始终不会外漏。跟进、排气口相接的管道在丝接前涂以改性丙烯酸酯,使跟阀体粘为一体,杜绝漏气。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做容易,进、排气没有方向性,可对调。直通式跟简易煤气炉上现用的旋塞阀,更换方便。只要拧下旋塞阀,拧上本实用新型的直通式煤气阀即可使用。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1直通式煤气炉阀的纵向剖面图。
附图2直角式煤气炉阀的纵向剖视图。
参照图1,就直通式煤气炉阀的结构做进一步的描述。在圆柱形阀体〔4〕的上端外沿车一环形密封面〔g〕,使其比中间部份高出1.5-2.0mm,在上端沿阀体中心轴线钻一不透孔〔b〕称为中心孔。中心孔的上口直径要加大2-3mm,防止插入中心孔的弹簧〔6〕搭在密封面〔d〕上,影响中心孔〔b〕的封闭。在中心孔上口密封面外,车一深2mm的环形凹槽〔c〕,槽〔c〕内钻一不透孔〔e〕,称槽内竖孔。在阀体相对应的两个侧面,做孔〔a〕和孔〔f〕,分别与中心孔〔b〕和槽内竖孔〔e〕垂直相交,做为煤气阀的进、排气孔。在阀体上端环形的密封面〔g〕上,涂好FN-303胶粘剂,盖上橡胶膜〔3〕,压上阀盖〔2〕,上紧螺栓。当阀杆〔1〕向内旋时,顶端的半球形端面将橡胶膜压下,封闭中心孔〔b〕,阀门关闭。当阀杆〔1〕向外旋出时,橡胶膜〔3〕靠本身的张力和弹簧〔6〕的弹力,恢复到原来平面,使中心孔〔b〕重新打开,煤气可沿〔a〕→〔b〕→〔c〕→〔e〕→〔f〕的孔道通过。由于中心孔〔b〕上端的〔d〕是一环形密封面,当橡胶膜〔3〕与孔口密封面〔d〕之间有细小缝隙时,整个一圈的缝缝隙就会通过足量的煤气进入环形凹槽〔c〕,由〔c〕又可全部进入槽内竖孔〔e〕,进入排气管〔5〕,而后通过〔f〕喷出燃烧。因此,阀杆〔1〕转动半圈就会有足量煤气通过。使用既方便又防止了煤气外漏。
附图2是直角式煤气炉阀,结构及工作原理与直通式类似,不做详述。
图2中所示的气体流动方向。与图1相反,因这两种阀都没有方向性,进、排气方向可对调,使用相当方便。阀杆与进排气口的长短可根据不同炉灶的按装尺寸,自由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玉舜,未经公玉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204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