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智能趣味童车无效
申请号: | 85205231 | 申请日: | 1985-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85205231U | 公开(公告)日: | 1986-11-12 |
发明(设计)人: | 孙寅贵;张立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寅贵;张立民 |
主分类号: | A63H17/25 | 分类号: | A63H17/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北京市西坝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趣味 童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玩具车,特别涉及一种能逼真模仿骑乘动物的形象,以颠簸动力驱动,用疆绳控制方向并具有遇转不过弯的窄道能自动回正方向和倒车智能的玩具车。
现有的三轮或四轮童车基本是以脚踏提供驱动力,方向是依坐骑者意识控制。儿童玩这类童车时常会出现下述情况:①小孩骑行时一般车速较慢,尤其在起步时脚蹬很容易形成死角不能前进。②小孩骑行场地多在室内,而一般家庭室内可活动场地不大,既便较大也因小孩的预见性较差常常出现转不过弯的现象,尽管现有童车也可以倒车,但由于小孩的智力尚未成熟,往往既使倒车也不会回正方向,结果在原地打转,无所适从。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适应儿童的智力水平,利用模拟动作增加娱乐的趣味,使儿童达到活动健身的作用。
本发明的童车由外形如马或其他动物的壳体、轮子、驱动及导向机构等部分组成。本童车的驱动机构是利用骑乘者身体人为上下颠簸的重力以及弹簧压缩后产生的弹力,通过传力杆使棘轮转动,从而带动轮子转动。
本童车的转向机构安装在动物的脖胸处。动物的脖子是用钢丝绕成的弹簧状的可弯曲体,控制方向的车把是由一片垂直于脖内分别固定在前叉和头部上的一钢片替代的,转向时只要牵动疆绳,随着脖子的弯曲,钢片将带动前叉转向。松驰疆绳后,由脖子的弹力复原性和安在车叉两边的弹簧将方向回正。此外,动物的脖子也可做成硬的,脖根与驱体活连接,脖子的运动可代替车把控制方向。
本童车的自动回正方向和倒车的功能是这样实现的:当动物脖子拉成死角时,固定在转向把上的臂杆将偏离支架,从而牵动锥头销(锥头销起连接转向把与前轮支承杆的作用,由弹簧顶推)与棘轮千斤顶间的软管钢丝绳,使锥头销由前轮支承杆中拔出,同时将千斤顶拔至倒车位置。锥头销脱出后,前轮支承杆在两边弹簧作用下迅速回到正位。一旦脖子回正后,软管钢丝绳放松,锥头销和千斤顶在弹簧作用下回到原位,恢复控制和前进。
如果为获得较高车速,则可将传力杆与棘轮 的联接改成齿条与棘轮连接,这样将不受臂杆摆幅和运动曲线的限制。
此外,本童车前进或后退也可按照骑乘者意志控制,其机构十分简单:在与前轮成一体的硬脖子上安一对旋转手柄,手柄连接软管钢丝绳,当手柄旋转一定角度时拉紧钢丝绳,使千斤顶拔至倒车位置。
本玩具车可以做成各种动物外形,也可做成汽车、三轮车或四轮车形状。
本发明童车的优点除了具有坐骑动物的真实感觉外,还可获得比现有童车快的车速。此外,既使在很低的车速情况下也不会出现驱动死角。并且在很窄的房间也能顺利骑玩。
实施例:图1是智能趣味童车的主体示意图。图2是转向和自动倒车机构示意图。图3是硬脖子和意志控制进退机构示意图。图4是脚蹬和鞍座协同作用提供驱动力机构示意图。
参看图1:本童车采用马的外形,马脖子由疆绳(1)操纵可左右弯曲,控制前轮(18)方向。钢片(2)、臂杆(5)都固定在套管(3)上,前轮支承杆(16)穿过前叉套(4)并与套管(3)为动配合。骑乘者脚踏蹬子(17),坐于鞍座(8)上。当身体下上颠簸时,压缩弹簧(9),人坐下时靠身体重量,离开座位后靠弹簧的弹力,通过曲杆(10)传力杆(12)曲柄(13),带动棘轮(14)转动,从而驱动后轮(19)转动。软管钢丝绳(7)一端连接臂杆内的锥形销(见图2的21)另一端连接棘轮千斤顶(15),以实现急弯自动倒车功能。骨架(11)支承骑乘者的重量。
图2表明转向和自动倒车的机构。钢片(2)臂杆(5)与套管(3)连为一体,可左右转动,并通过锥头销(21)带动前轮支承杆(16)转动。前轮支承杆上固定有支杆(20),两边通过弹簧(6)与骨架(11)连接。当马脖子弯曲到一定角度时,臂杆(5)偏离中心线,于是拉紧软管钢丝,使锥头销脱出销孔,同时把千斤顶(15)拔至倒车位置。此时在弹簧(6)作用下,前轮(18)回正。随后,若拔正马脖,则在弹簧(22和23)作用下锥头销重新插入销孔,同时千斤顶回到正行位置,童车便可前进和控制方向。图2所示为急弯时的倒车情况。
图3表明意志控制进退机构。马脖子由硬钢管(24)支承,头部连接可转动手柄(25),当手柄旋转时拉伸软管钢丝,从而把千斤顶(15)拔至倒车位置(参看图2)。这样,童车的进退都可按照骑乘者主观意志控制。
图4表明脚蹬和鞍座协同作用提供驱动力的原理。当人坐下时使传力杆(12)向下运动,脚蹬(17)上移,当人抬起身体时脚蹬(17)向下运动,通过传力杆(26)、杠杆(27)使传力杆(12)向上运动,通过齿条(28)转动棘轮(29),从而转动车轮。这种机构弹簧(9)力量较小。传力杆也可如图2所示带动棘轮(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寅贵;张立民,未经孙寅贵;张立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205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有药物能治疾病的帽子
- 下一篇:多向排风口式抽油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