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拼装式尼龙刮蜡器无效
申请号: | 85205304 | 申请日: | 1985-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85205304U | 公开(公告)日: | 1986-10-08 |
发明(设计)人: | 沈季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季英 |
主分类号: | F04B47/02 | 分类号: | F04B47/02 |
代理公司: | 沈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刁佩德 |
地址: |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拼装 尼龙 刮蜡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刮蜡器,是用于清除抽油机抽油杆和油管内壁积蜡的刮蜡装置。
利用抽油机采油,原油在油管流动过程中,总有部分石蜡因油温逐渐下降而析出。析出的石蜡附在抽油杆和油管内壁上,不仅增加原油流阻,而且石蜡积多还会堵塞油道。为此,需要经常清除积蜡。通常清蜡的办法有以下几种:
1、机械片法除蜡。这是常用的除蜡方法,将油管中的积蜡通过机械片上下移动清除掉。
2、原油加热洗井法。利用热油循环,靠热油清除积蜡。
3、添加清蜡剂法,在抽油机中加入清蜡剂除蜡。
上述三种办法是国内普遍使用的,但也有的油田在少量试用一种美国帕特柯公司(Positive Action Tool Co.)的刮蜡器,该产品成本高,制造工艺复杂,不容易掌握,其壳体是带有开口的整体结构,易损坏脱落。壳体外表面上凸台较多,油道窄小,影响原油产量,因此对解决刮蜡问题不太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就是为很好解决采油过程中除蜡问题,提供一种成本低、结构合理、工艺简单、使用可靠的高效刮蜡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实现的:将沿轴向对称剖分成两部分的壳体,对合粘结并拼装在抽油杆上,然后在壳体两端凹槽内,用金属丝和玻璃钢固牢成整体。利用抽油杆在油管内的往复运动,带动刮蜡器沿油管内壁和抽油杆上下移动,即可完成疏通油道和清蜡的任务,以保证原油顺利流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加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配结构图。
图2是具有直线形刮蜡体的壳体结构图。
图3是图2沿A-A线旋转剖视图。
图4是具有螺旋线形刮蜡体的壳体结构图。
图5是图4的右视图。
图6是图4沿B-B线局部剖面图。
依照图1所示,将沿轴向对称剖分的壳体〔1〕对合拼装在抽油杆〔5〕上,以粘合剂将对合面粘结在一起。然后用金属丝〔3〕捆在壳体〔1〕两端的凹槽内,并用玻璃钢〔4〕填满凹槽,使壳体〔1〕固牢成整体。在壳体〔1〕内也以玻璃钢〔2〕充填。因为该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工艺简单,不易破损,所以解决了国内外同类产品工艺复杂、易破损的问题。不仅能延长刮蜡器的使用寿命和油井检泵周期,而且可以达到节约清蜡费用,提高油井经济效益的目的。
依照图2~6所示,壳体外表面上有4~6条均布的刮蜡体。该刮蜡体可制成螺旋线形凸台或直线形凸台,凸台高6~12毫米,凸台厚6~8毫米,螺旋角15~35°,每个壳体沿轴向剖分成两部分,每部分分别采用尼龙材料塑压成型。采用这种结构,壳体外表面上的刮蜡体数量比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刮蜡体数量少,因此壳体重量轻、省料、不仅凸台间距增大,开阔了原油流道,减少流阻,增加原油流量,而且刮蜡体螺旋角适当,每个刮蜡体可刮油管内壁圆周的1/4~1/6,可以保证壳体旋转一周,使管壁全圆周刮到。所以,本实用新型既提高了原油产量,又有显著的刮蜡效果,同时还起到了斜井扶正器的作用。又因壳体是分开塑压成型,制造工艺简单,比国内外同类产品整体注塑成型容易得多,所以省时、省料,成本低廉。壳体经对合粘结拼装在抽油杆上,再用金属丝和玻璃钢固牢成整体,这比轴向开口整体注塑成型的国内外同类产品受力均衡,强度大,在使用中不易破损脱落,故使用寿命长,且能延长油井检泵周期。
具体的实施办法是:将每个壳体间隔一定距离,对合粘结拼装在抽油机抽油杆上,该距离小于抽油泵的冲程,以保证本实用新型利用抽油杆往复运动,把积在油管内壁和抽油杆上的石蜡全部刮掉。
本实用新型不但刮蜡效果好,而且比传统的热油洗井法和添加清蜡剂洗井法每年每口井可以节约清蜡费9万多元。故有效地提高油井的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季英,未经沈季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205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相电度表容量扩展器
- 下一篇:存储器型复费率电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