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建筑构件传力板加荷试验机无效
申请号: | 85205312 | 申请日: | 1985-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85205312U | 公开(公告)日: | 1986-09-24 |
发明(设计)人: | 林光善;董金云;王忠平;徐强;袁宁;郭四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建材工业局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12 | 分类号: | G01N3/12 |
代理公司: | 国家建材工业局科技开发服务中心专利代理处 | 代理人: | 倪清 |
地址: |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构件 传力板加荷 试验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改进的加荷试验机,即建筑构件传力板加荷试验机,属于建筑领域中用来测定结构构件的力学性能的试验机,尤其适合于测定中、小型定型标准构件的抗裂强度、刚度及破坏强度。
目前,国内外较先进的加荷试验装置,以苏联“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杂志1980年第5期介绍“使用压缩空气进行板材试验的装置”一文为例(见图4)。其装置为支托架(14)固定在支撑架(17)上,试验板(15)与支托板之间的间隙为h=5~10厘米。胶囊(16)是由厚2毫米的匀质橡胶制成的,外包有织物保护。胶囊以水平状态放置在支托板与试验板之间。胶囊两端要比试验板宽0.8h,这样才能保证试验板受力均匀,试验结果正确。如胶囊尺寸等于或小于试验板尺寸,则出现试验板两侧受力小于中间,不能实现均布受力。如胶囊尺寸过大于试验板的尺寸,则试验板在外力作用下,胶囊两端充压而突出形成半圆,包围住试验板两侧边。由于半圆胶囊中的气压作用于试验板两侧边,使之产生了附加侧压力,从而试验板处于三向受力状态,不符合均布荷载的试验条件。由此看出,对不同尺寸的构件进行力学加荷试验时,需要配上不同尺寸的胶囊进行试验。这种装置通用性很差,且由于试验板位于胶囊下方,试验过程中要从下面观察板材裂缝开展情况,非常不便,而且不安全。更主要的是用这样装置只能对构件进行均布荷载试验,不能进行集中荷载试验。目前国外采用油压千斤顶进行集中荷载试验,一个油泵同时控制若干个油压千斤顶的加荷。千斤顶在小荷载作用下,很难达到同步工作,另外千斤顶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否则会漏油。国内更无理想和统一的方法与机型可供选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荷试验机,在该试验机上可以同时对一定尺寸范围内的构件进行与实际受力状态相符的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的试验。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充压囊(5)放在支撑托板(6)上,充压囊(5)上面放置一条可活动的柔性传力板(4),柔性传力板(4)的宽度大于充压囊(5)横断面周长的一半。构件(2)置于柔性传力板(4)上,然后在构件(2)上方安放一端为活动的,另一端为固定的支座(1)。根据构件(2)的宽度调节活动侧夹板(7)的距离,并固定在支撑托板(6)上。将充压囊(5)接上压力源,打开压力源充压,整个构件(2)就处于均布荷载作用下进行试验。如要进行集中荷载试验,根据构件(2)要求的受力位置,将附件(12)或(13)放在柔性传力板(4)或充压囊(5)相对应的位置上,接通压力源进行集中加荷试验。
本实用新型所增加的柔性传力板构造简单,操作方便。该试验机可用于试验室,更适合工厂用来检验产品,操作人员只要开动空压机和气阀,甚至可以用自行车打气筒即可完成构件的三项力学性能试验。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建筑构件传力板加荷试验机剖面图。
图2是柔性传力板的构造示意图。
图3是附件的构造示意图。
下面结合图1、图2和图3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在该试验机上进行尺寸为长4200毫米、宽70毫米、高170毫米的混凝土梁(2)的抗弯试验,将一条橡胶囊(5)放置在铁制支撑托板(6)上,橡胶囊(5)一侧紧靠角钢制的光滑垂直的固定侧夹板(3)。柔性传力板(4)放在橡胶囊(5)上。柔性传力板(4)是由若干块木制的传力板件(10)用钢丝束连接带(9)穿进木制传力板件(10)和橡胶填片(11)的孔洞中,串成一条柔性传力板(4)。柔性传力板件(10)两端部装有滚珠(8),这样可减少与两块侧夹板的摩擦,然后将梁的弯拉面朝向人的视线方向放置在柔性传力板(4)上,根据梁的宽度将用角钢制的平直光滑的活动侧夹板(7)调节就位固定,使活动侧夹板(7)垂直于支撑托板(6)。在梁的上面固定一端为活动的,另一端为固定的支座(1)。整个试验装置安装就绪后将橡胶囊(5)与自行车打气筒接通,采用人工打气,整个梁就在均匀荷载作用下承受抗弯试验。并在梁的弯拉面可以观察到裂缝开展情况,实现安全操作。
本机可采用水银压力计,测定加荷读数,精确度高,计量正确。本机通用性大,能满足一定尺寸范围内的梁、板、柱构件的抗弯试验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建材工业局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未经国家建材工业局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205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