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行星内齿差减速器无效
申请号: | 85205664 | 申请日: | 198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85205664U | 公开(公告)日: | 1986-12-10 |
发明(设计)人: | 徐振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矿山机器厂 |
主分类号: | F16H1/32 | 分类号: | F16H1/32 |
代理公司: | 沈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刁佩德 |
地址: |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星 内齿差 减速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星内齿差减速器。属于通用的机械传动装置。
目前使用的普通行星减速器采用三个行星轮,同时与太阳轮和定内齿圈相啮合。由于受邻界条件的限制,太阳轮的尺寸不能太少,因此单级齿轮传动比(理论值)最大为12.5,实际上不能大于10。虽然行星减速器比同功率的定轴式减速器体积小。但是,要输出大扭矩、大传动比。只能靠增加齿轮传动级数来实现。这样,其结构就要复杂,体积增大,不但装配、维修困难。而且浪费材料,增加成本。
普通少齿差减速器尽管比同功率的定轴式减速器体积小,但结构比较复杂,工艺性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就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机械传动装置。该装置不用增加齿轮传动级数,就能输出大扭矩、大传动比。因此结构紧凑,体积小,不仅能充分发挥定内齿圈的强度潜力,实现均载。而且工艺性好,达到省工、省料,降低成本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实现的:采用两个行星轮同时与太阳轮、定内齿圈和动内齿圈啮合,其中动内齿圈与定内齿圈齿数相差(1-4)个齿。并以动内齿圈带动输出轴,实现输出大传动比的要求。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传动原理图。
依照图1,该装置高速段采用两个行星轮〔2〕与太阳轮〔1〕和定内齿圈〔3〕相啮合,这两个行星轮〔2〕装配在行星架〔5〕上。低速段的动内齿圈〔4〕和输出轴〔7〕的连结是弹性连结或鼓形齿连结。动内齿圈〔4〕也与高速段的行星轮〔2〕相啮合。并且动内齿圈〔4〕与定内齿圈〔3〕的齿数相差(1-4)个齿。
依照图2,可以清楚看出该装置的传动原理和确定传动比。当驱动齿数为Za的太阳轮带动齿数为Zg的行星轮。沿着齿数为Zb1的定内齿圈旋转时,支承两个行星轮的行星架也跟着转动。若太阳轮转数为na,则行星架的转数ng=na/( (zb1)/(za) +1)。由于齿数为Zb2的动内齿圈和定内齿圈都与两个行星轮同时啮合。Zb1与Zb2相差(1-4)个齿。所以当行星架转动一周时,Zb2只转动|Zb1-Zb2|个齿。故输出轴转数nb=ng/ (zb2)/(|zb1-zb2|) 。令i1=1+ (zb1)/(za) 。i2= (zb2)/(|zb1-zb2|) ,则nb=na/i1·i2。由于i1取两个行星轮,i1不受限制,甚至可达20以上,所以i=i1·i2可以很大。例如取|Zb1-Zb2|=2,Za=20,i1=19时,Zb1=(i1-1)Za=18×20=360,Zb2=Zb1+2=362,则i2= (zb2)/(|zb1-zb2|) =181。 i=i1·i2=19×181=3439。因为传动比很大,输出轴的扭矩使动内齿圈处圆周力增大,但该圆周力通过行星轮又反馈到定内齿圈处,从而使定内齿圈处圆周力也增大,充分发挥了定内齿圈的强度潜力,这正是人们长期想解决而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定内齿圈的强度潜力,使齿轮传动级数减少,而且能产生体积小,耗能少,效率高。成本低的经济效果。该装置由于设计合理,工艺性好,故易于标准化、系列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矿山机器厂,未经沈阳矿山机器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205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路手扳弹簧道岔表示器
- 下一篇:电热护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