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一种防刺冲气轮胎无效
申请号: | 85205710 | 申请日: | 1985-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85205710U | 公开(公告)日: | 1987-07-29 |
发明(设计)人: | 傅维瀛 | 申请(专利权)人: | 傅维瀛 |
主分类号: | B60C5/00 | 分类号: | B60C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刺冲气 轮胎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般车辆使用的充气轮胎。
现有的一般车辆使用的充气轮胎,弹性好,承重力大,适应性广,但易被道路上的锥形针状物刺破,或被爆炸物的碎片划伤,引起漏气,又因轮胎都分内外胎,结构安装比较复杂费事,更换修补一次费时费力。现在国外发明的实心轮胎(如英国设计的永不漏气的实心自行车轮胎见《科学画报》1985年第6期29页)虽然没有内胎,不需充气,不怕刺穿,但缺乏弹性,必须加上一种弹性减震装置,因此结构复杂。国外研制的另一种半充气的蜂窝状“气袋”式轮胎(见《知识就是力量》1985年第11期43页),虽有一定的弹性,不怕钉刺,但仅适用于载重较轻的自行车,未见适用于载重量较大的各种车辆的汽车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既能保持充气轮胎特有的良好弹性和承重能力,又能防刺耐用,而且结构简单,安装更换方便,减少不必要的维修,并通用于各种充气轮胎,如汽车、摩托车、胶轮马车、手推车、自行车等。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在现有充气轮胎的内外胎之间增加一层类似外胎形状的圆弧形防刺板和一层橡胶片,用密封内外胎的橡胶,将内外胎结合为一体,在内胎中还可注入防漏自补剂,作为内胎万一出现损伤时的一种补救材料。这种结构形式,可通用于各种充气轮胎。
本实用新型可用以下附图进一步说明。图1是以自行车轮胎为例的断面图,图中1为幅条座(其他车辆为轮幅板),2为车圈,3为轮胎与车圈联接的固定螺丝,4为车圈轮胎压板,5为防刺板(单一环状或多节环状),6为橡胶片,7为外胎,8为内胎,9为密封内外胎的橡胶,10为气门嘴。图2为多节防刺板的单节结构平面及剖面示意图,图中11为联接销,12为联接叉。
防刺板5,可以是一个完整的环状体,也可以是多节相联的有一定伸缩性的环状体,其具体选择应根据不同材料而定。如选用柔软、富有弹性比较坚韧的复合橡胶,则可制成一个完整的环状体,如采用有较高强度和韧性,而且重量较轻的金属或塑料复合等材料如钛、铝合金,镁锂合金、塑料夹层钢板或塑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多节环状体。防刺板的形状类似外胎为圆弧形,弧形的大小,圆周的长短,应与内胎8的粗细、长短大致相同或稍微略大一些,其弧长一般应能将内胎包围四分之三左右,厚度一般在0.5~1.5毫米左右。多节防刺板呈鱼鳞状结构,其数目多少,可根据车轮直径,内胎周长灵活决定。多节形防刺板的单节,其一端内侧冲压一个薄而小的联接销11,另一端为舌状的联接叉12。联接叉的前端有一弹性开口,可以自由卡入联接销,联接叉中间有一较窄的长方形小孔,在卡入联接销后可以有一定的伸缩活动余地,联接叉的后端为单节防刺板。其联接方法是,第一节防刺板的联接叉可以卡入第二节防刺板的联接销内,第二节联接叉再卡入第三节防刺板的联接销内……最后一节防刺板联接叉再卡入第一节防刺板的联接销内,如此联接就可构成一个完整的环绕在内外胎之间并有一定伸缩性的环状体。单一环状防刺板,由于本身具有较高的韧性和弹性。仅由橡胶片6加以固定,而不需要多节联接。由于这样构成的防刺板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多节防刺板又有一定的间隙可以保持一定的缓冲余地。所以能较好地防止尖硬物或弹片对内胎的刺伤或划伤,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同时还可借内胎的弹力,和档泥板边缘的清除作用(在安装档泥板时与轮胎的间隙应比现在的安装方法更靠近轮胎一些)将刺入物弹出和自动刮掉。
橡胶片6,应为富有韧性和弹性,厚度在3毫米左右的优质橡胶构成,其位置在内胎8外侧和防刺板之间,其宽度应能将防刺板完整的敷盖在外胎7的内侧,其周长应略大于内胎的周长。当防刺板安装在外胎内侧后,橡胶片就紧贴在上面,采用热压的方法,使橡胶片的两侧边缘与外胎的边缘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可参见图1)能起到使防刺板依附在外胎内侧并保持一定的活动余地,和减轻因防刺板有轻微活动而引起对内胎摩擦的作用。
为了使轮胎安装折卸更换方便,还可将内外胎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其方法是当防刺板、橡胶片与外胎热压在一起并放入内胎后,将外胎的两侧的边缘用橡胶9加以密封固定,使内外胎牢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如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充气轮胎,并增强其防刺作用,也可以适当地对其加以改造,方法是仅对外胎内侧增加一层防刺板与橡胶片,其他无须变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傅维瀛,未经傅维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205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内保险内执手双舌门锁
- 下一篇:月相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