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汉字键盘及其汉字输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6100012.9 | 申请日: | 1986-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06015B | 公开(公告)日: | 1989-12-06 |
发明(设计)人: | 冯懿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懿民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李勇 |
地址: | 美国新泽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汉字 键盘 及其 汉字输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汉字键盘及汉字输入方法。
办公室自动化、中文电脑的广泛应用,排字机键盘化及长距短距通讯的革新都是非常重要和非常需要的进步。要达到上述的进步,汉字没有字母是个最大的阻碍。因此至今还没有一种简单易用的键盘可以高速输入汉字。至今尚在使用的一种很老式的键盘是一个大方格盘子,上面有许多铅字键子,每个键子代表一个字。一个40格×40格的盘子包括2400个字,这便是一个2400键的键盘。打字者要在2400键中去找需要的键子,然后按这个键,这与查字典一样慢。另外,中文常用字有9000个左右,这种老式打字机要有4只2400键的键盘才能应付。近来对此虽然有了些改进,减少了其粗重程度,但总不能发展出一个优良高效的打字机。除了这种打字法外的其它方法是把大量中文字按纷繁的规则分成许多大组小组,比较常用的是用字音及部首来分组。因为同音及同部首有许多字,字音及部首分组的方法不但要用纷繁的规则,而且至少要有一个“菜单”步,显示同部首或同音字,然后从这几个字中选出需要的字。常常要有二三个“菜单”步才能找到需要的字。这种步骤不但打断打字的顺序,而且使打字速度无法加快。除字音及部首分组法外尚有单笔画法。此法是将所有的单笔画分成几组,每组用一个键子来代表,但每个字仍要用单笔画键子一笔一笔构成,比手抄还要烦和慢。所以在东方,文字多是用手抄写,很少用打字机。
本发明的键盘的特点是用键子代表特选的笔画、笔画组、部首或中文字,通称为部形,它们按特别的新方法排列,因此能作到“盲打”输入汉字。每个要输入的字可以分成几部分,使每部分的形状近似于键上的部形,然后只要大概依笔顺按下这些键子即可输入该字,因此不需“菜单”方式,从几个同音或同部首的字中选字。这种汉字输入方法和键盘可以用在打字机、文字处理机、电脑、键盘排字机、长距短距通讯机及任何需要键盘输入汉字的机器。
本发明的汉字键盘的键子所代表的部形的形状近似于数目字,而且依照其所近似的数字的顺序排列,因此能轻快容易地进行“盲打”。在各种键子排列方式中最适宜的方式是把键子横排成一直行,这样一个键盘便可以有好几个横行,与英文字母键盘相似。在这几行之中有一行是本位行(home-baserow)。打字者的手指放在本位行的键子上。本位行下面一行的键子代表比本位行简化的部形;本位行上面的键子代表比本位行更复杂的部形。这样,手指从本位行出发便很容易地找到要找的部形,与英文打字类似。
本发明的键盘除部形键外还有一个“镜影”键,可以用来输入汉字中有两部分相对成为“镜影”的字。此外还有一个“同前”键,可以用来输入汉字中有两部相似的字。这二个键子输入汉字更方便快速。除上述部形键、“镜影”键、“同前”键之外,本发明的键盘还可以有各种已在用的键子,如外文字母及符号键、“功能”键、“控制”键、“命令”键及“菜单”键(menukey)。
在输入一个汉字时,先将该字分成几部,使每部的形状近似于一个键子上的部形。然后大致依笔顺按形状近似的部形键。因为部形的形状近似于数字,而且依照其形似的数字顺次排列,故所要按的键子可以用手指触摸找到。每个部形键相当于一个英文字母键,因此发出一个相当于该英文字母的数字编码,每个字打完部形键后按一个空格键,表示那几个连续的数字编码合为一个代码来代表该字。打印机中的字符发生器收到该号码就使打印机打印该字在屏幕上显示该字。这种打字方法不需要“菜单”步骤。另外,键子上的部形多数有二画以上,其中三分之一有四画,所以该方法比单笔画法要方便快速得多。
图1是按照本发明所做出的键盘中的一种,在此仅作为一个例子以助于说明,而不是完全包括了本发明。
从图1中可以看出,每个键子上有一个参考号以便于辨认,键子所代表的英文字母表示在键子的下面。没有英文字母的键代表不是字母的符号。英文字母符号的键盘只要少许改动即可改成中文键盘。该键盘有四行键子,键子所代表的中文部形如图中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懿民,未经冯懿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00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