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光电码盘假角位消隐器无效
申请号: | 86100087 | 申请日: | 1986-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0087A | 公开(公告)日: | 1987-07-29 |
发明(设计)人: | 汪明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军电子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B11/26 | 分类号: | G01B11/26 |
代理公司: | 山西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楼鸿建,张乐中 |
地址: |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码 盘假角位消隐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假角位消隐器。可以消除使用光电增量码盘计量角位时,因抖动产生的角位误差,保证角位计量的准确。适用于使用光电增量码盘计量角位的设备,特别是因工作环境存在抖动源致使码盘计量角位发生误差的设备。
数控技术应用于雷达,使用光电增量码盘记录平面角位时,计数脉冲A经微分电路获得尖脉冲后,分别进入两个逻辑与门和转向脉冲B或反相转向脉冲B相与。码盘正转或反转分别对应于计数脉冲超前或滞后转向脉冲90°相位。因此在不同转问时,正转、反转的尖脉冲分别由两个逻辑与门输出到两个单稳态触发器。以不同的脉冲宽度来区分正转和反转脉冲所触发的角位脉冲,如正转40μS、反转120μS再将两路单稳态触发器的输出用或门相加,即可输出脉宽角位信号,记录于磁带。
但是,码盘停转时,因抖动也会使光刻缝隙边缘往复扫过计数光电三极管而产生计数脉冲。这时若转向光电三极管保持受光,则转向信号为恒高电平。电路输出反转假角位信号;反之,若转向光电三极管保持遮光,则转向信号为恒低电平,电路输出正转假角位信号。以上假角位信号的出现,破坏了码盘角位计量的准确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电增量码盘假角位消隐器,它可以让正转或反转角位脉冲顺利通过,又能够将抖动假角位脉冲消隐掉。
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利用两个D触发器,分别记录码盘计数脉冲A的前、后沿所对转向脉冲B的电平状态。由于转动时计数脉冲A与转向脉冲B相差90°相位,所以记录的两个电平一定不同,即一定为“0、1”或“1、0”。而抖动计数脉冲前、后沿所对转向信号电平相同,即一定为“0、0”或“1、1”。用一只双输入与非门联接两D触发器的Q端;再用一只双输入与非门联接两D触发器的Q端。用第三只双输入与非门联接前二只与非门的输出端。最后输出的信号,即为抖动假角位消隐信号。一旦码盘出现抖动计数脉冲,消隐信号立即为“1”电平。用此消隐信号控制双输入或非门的输入端之一,输入端之二接倒相脉宽角位信号,当抖动假角位信号出现时,消隐信号的“1”电平立即关闭该或非门,这就有效地消除了抖动假角位信号。
以下结合附图对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印刷电路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原理电路图。
参照图1,实线部分是印刷电路,虚线为印刷板背面的联线。两块CMOS数字集成块双D触发器CO43B〔1〕和四双输入与非门CO36B〔2〕分别良好焊接于印刷电路的器件接引脚线上。双D触发器的两个D端(2脚、12脚)接码盘B信号〔3〕,第一D触发器CL端(3脚)接A信号〔4〕,第二D触发器CL端(11脚)接A信号经CO36B第三组与非门倒相输出的A信号。这样,第一D触发器Q端(5脚)为B信号与A脉冲前沿所对电平;第二D触发器Q端(9脚)为B信号与A脉冲后沿所对电平。
参照图二,用CO36B的第一组、第四组双输入与非门,分别联接双D触发器CO43B的两Q端(5、9脚)和两Q端(6、8脚)再用第二组双输入与非门联接一、四两组双输入与非门的输出端,在〔5〕输出抖动假角位消隐信号。
使用时,电源+12伏接〔6〕,负极接〔7〕。消隐信号〔5〕接码盘脉宽角位电路输出或非门的输入端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军电子工程学院,未经海军电子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0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