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钨酸生产的新工艺无效
申请号: | 86100321 | 申请日: | 1986-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0321B | 公开(公告)日: | 1988-09-28 |
发明(设计)人: | 蒋安仁;庞震;蒋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伟康;张乐怡 |
地址: | 上海市邯郸***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新工艺 | ||
一种由工业钨酸钠生产钨酸的新工艺。该工艺将工业钨酸钠溶液加过氧化氢(H2O2)络合剂后直接在室温10℃到28℃和低酸度0.5NHCl到2NHCl条件下用SO2或亚硫酸盐或重亚硫酸盐分解成钨酸。该工艺跟经典钨酸生产工艺相比废除了除钼(Mo)及人造白钨(CaWO2)等工序,大幅度降低酸耗、能耗,三废污染减少,所得钨酸产品为粉状,其纯度高,活性大,易于转化成其它钨盐产品,除钼(Mo)效率达到70%到80%,钨酸得率达到98%比经典工艺得率提高10%。
本发明属于钨酸生产工艺。
钨酸生产的经典工艺是人造白钨(CaWO4)加浓酸在加热蒸煮条件下制成钨酸(文献:泽里克曼编的稀有金属冶金学)。人造白钨是由工业钨酸钠溶液经硫化钠法除钼(Mo)后,加氯化钙制得。工艺中如未经硫化钠法处理,就没有除钼(Mo)效果,而硫化钠法除钼的处理工序较麻烦;又由于经典工艺需要在高温、高酸度条件下生产,能耗高、耗酸多,腐蚀性强,三废严重,而且产率不高(80%到85%),因此,经典工艺的改革势在必行。
Freedmann M.L.(JA.C.S.81 3834(1959))曾在实验室内采用室温20℃,低酸2N条件下,将纯钨酸钠溶液分解成钨酸,但得率仅90%,而且杂质钠的含量很高,因此,也不理想。
U.S.P.2316583和U.S.P.3054654中采用了Na2O2(或H2O2)和加25%~7%HCl的酸度及在80~90℃的温度条件下分解钨酸钠制得钨酸,上述加Na2O2(或H2O2)目的是为了除去钨酸钠浸出液中的杂质S2-,将S2-氧化成SO42-并不是用来制备钨酸,此种除S2-的方法目前已被通Cl2氧化的手段所取代,上述分解钨酸钠的酸度和温度条件在生产中造成污染,设备腐蚀及产品质量差等不足,不易生产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条在室温、低酸度下生产钨酸的工艺流程,要求操作简单、得率高、腐蚀性弱、三废少,而且产品具有纯度高、活性大等优点。
本发明采用在工业钨酸钠(Na2WO4)(浓度在0.2M到1M之间)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H2O2)络合剂,络合剂用量是钨(W)∶过氧化氢(H2O2)的摩尔比为2∶1到2∶2之间,在室温10℃到28℃范围内加盐酸(HCl),使溶液酸度在0.5N到2N之间(如果工业钨酸钠中铬(Cr)、钼(Mo)杂质的含量较高,溶液酸度需调节到2N),然后通二氧化硫(SO2)或加亚硫酸盐或重亚硫酸盐,便可直接制得钨酸。(二氧化硫(SO2)或亚硫酸盐或重亚硫酸盐的用量为二氧化硫(SO2)或亚硫酸盐或重亚硫酸盐:过氧化氢(H2O2)的摩尔比为1∶0.7到1∶1.3之间)。所制得的钨酸依次用1N HCl、0.5N HCl和无水乙醇洗涤,即得纯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0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确定气体测量仪精度的方法
- 下一篇:电视传输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