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洗衣机无效
申请号: | 86100432 | 申请日: | 1986-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0432B | 公开(公告)日: | 1988-05-11 |
发明(设计)人: | 广冈博;齐藤猛;浦道浩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日本建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6F33/00 | 分类号: | D06F33/00;D06F2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洗衣机 | ||
本发明涉及备有运转异常处理装置的洗衣机。
众所周知,洗衣机是通过电动机使搅拌器或脉动器的旋转叶片转动进行洗涤的,通常电动机和旋转叶片是通过皮带连接在一起的。
然而,有时会发生因外部因素而电动机被迫停止运转的所谓“电动机卡住”现象,其原因可以考虑如下;放入洗涤物过多;洗涤缸和旋转叶片间夹入异物;轴承部有发热胶着现象等等。
如此的电动机卡住如果长时间继续下去,电动机会过热,甚至有时会烧坏,因此,作为其保护装置历来采取的方式是,在电动机内部装上温度保险丝或自动复原式热敏保护装置,例如1976年公布的马克思E.劳特纳等人的美国专利3959675号题名为“电机的热保护装置安装用的线圈架”提出电机的线圈架凸缘上形成带腔的突出部分,其内放置一与起动线圈连接的双金属片式的热敏保护装置。在1980年公布的劳埃德W.布查纳等人的美国专利4203045号题名为“热保护电机”揭示了通过电机的封闭架和热保护装置之间嵌入的弹簧使热保护装置与电机绕组保持直接接触,当电动机过热到规定温度时,使双金属片或线接线断开。
但这两种方式都有缺陷:若使用内装有温度保险丝式的装置,就必须调换电动机,若使用内装有自动复原式保护装置的电动机,则必须经长时间的冷却后才能再次使用。再者,使用现有的电动机,还具有无法在电动机发生过热之前检测出异常,而使电动机发生绝缘不良的缺点。
因此,如果检测旋转叶片的转动状态,并据此进行电动机的通电控制,就能获得在电动机发生过热之前,即能测知电动机的异常状态,而且该异常状态一旦被解除,就能立即投入正常运转的装置。
在这种检测旋转叶片的转动状态,自动进行电动机的通电控制的方法中,通电控制的具体内容包括:使电动机及旋转叶片反向转动以及这样做仍无效的场合,使电动机停止。这在提高安全性方面十分有效。
然而,单缸式全自动洗衣机因为脱水缸和洗衣缸是共同的,因此几乎都是盖着盖子进行洗涤作业的,如前所述仅凭电动机停止这一点,从外部很难了解这情况。
另外,电动机卡住的原因几乎都是洗涤物放得过多,这是很容易纠正的。因此,如果不尽快告诉使用者这一情况并让其纠正,则会一味地白白浪费时间。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情况,提供一种不仅安全性得到提高且使用方便的优良洗衣机。
本发明的要点在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设置异常显示器,在测知电动机被卡住,作规定次数的反向运转尝试后卡住状态继续存在的场合,该显示器进行异常显示。
根据本发明,当由于洗涤物放入过多等原因,电动机被卡住,试行反向转动后也不能纠正时,用显示器报告此情况,因此,使用者能马上了解这一状态,并通过减少洗涤物等来纠正不良运转。
第1图是图示本发明洗衣机的实施例的说明图,第2图是图示本发明的控制装置的结构图;第3图是图示本发明控制装置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
以下,就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附图是本发明洗衣机之实施例的说明图,作为洗衣机,图示的是全自动搅拌式的。图中(1)是以具有很多通孔(2)的空心筒体为中心,其外周面放射状地设置着纵向较长的搅拌叶片(3)的搅拌器。(4)是上述搅拌器(1)被置于中心,侧壁上设有通孔(5)的脱水缸,其上端开口处形成采用空心环体的平稳装置(6)。(7)是设置于脱水缸(4)的外侧的接水缸,图上省略了接水缸上设置的连接排水管的排水口。
图中(8)是电动机,它通过皮带轮(9)、V形皮带(10)及皮带轮(11)的减速传动机构与旋转传动部(12)连接。而且,该旋转传动部(12)具有通过弹簧离合机构(13)切换的双重驱动轴(12a)和(12b),外侧的驱动轴(12a)与脱水缸(4)、内侧的驱动轴(12b)与搅拌器(1)分别连接。
电动机(8)上安装有检测电动机转速的转速检侧装置(14)。作为该转速检测装置(14),使用的是利用发电机原理的速度发电机。
另外,图虽省略,但这些机构都通过防振设备被收藏在外壳之内,该外壳上部设有操作面板(16),操作面板(16)装有采用微机的控制装置(15)、操作开关(16b)、(16b′)等以及指示灯(16a)、(16a′)、(16a″)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日本建铁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日本建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0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领的镀铬工艺及其产生的产品
- 下一篇:高效射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