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腊梅扦插繁殖法无效
申请号: | 86100588 | 申请日: | 1986-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0588A | 公开(公告)日: | 1987-12-16 |
发明(设计)人: | 汪治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1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华雪增,于志捷 |
地址: | 上海市蒲西***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腊梅 扦插 繁殖 | ||
本发明是一种腊梅扦插繁殖法。
本发明属于花卉、蔬菜、果树的栽培方法,在IPC分类中为AO1G1/06。
本发明与1986年第一期的《中国花卉盆景》杂志上发表的题为“用空中压条繁殖腊梅种苗”的方法相类似,已有技术是选择健壮开花的腊梅为母本,选取母本树冠上部2~3年生的枝条或者当年能着生花芽的粗壮枝条,离枝条顶端30~50厘米处作“环状剥皮”剥皮宽度送1厘米,再在环剥部位敷上装有育根介质的塑料薄膜,包扎好经过3个月见有新根长出即可定植培养。已有技术繁殖系数小,一根枝条只能作一次空中压条。成活率低,压条成活率在20~30%,並且要消耗很多母株上的养分。
本发明的目的为解决市场上腊梅种苗缺乏,良种腊梅日趋减少提供一种简易快速繁殖的方法,此法能保持原优良品种的品质不退化,取材方便又多,它不需要当年开花的枝条,只要母株上当年萌生的枝条均可作为扦插的材料。
本发明的内容是利用腊梅本身的再生能力,经过化学处理,置入适宜发根的环境中,达到快速繁殖的一种方法:首先选择成年腊梅根部萌发出的一、二年生萌蘖枝条,截取留有2对芽或2~3对芽10~20厘米长的枝条作为插穗,插穗的下剪口离芽不低于0.5厘米,在落叶至芽萌动前均可扦插,插穗经下列药液中的一种配方处理,药液配方有如下几种:
1.吲哚乙酸30~60PPM+萘乙酸30~60PPM。
2.吲哚乙酸30~60PPM。
3.蔗糖1~3%+萘乙酸30~60PPM。
4.硼酸50~150PPM+吲哚乙酸30~60PPM。
插穗浸渍在上述配方之一的药液中,处理时间不少于15小时,一般15~26小时为宜。经处理后的插穗用清水冲洗后,再用0.1~0.5%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2~10分钟,再经清水冲洗,将插穗插入经过消毒的山泥,黄沙,砻糠灰,炭屑的混合介质中,介质的消毒方法可用水煮沸20分钟到2小时,也可用消毒锅消毒15分钟至30分钟。为定植方便起见,可将混合介质装入纸袋或塑料薄膜中,插穗插入其中,介质酸碱度维持在PH5.0~7.5。插穗在盛有介质的容器中生根发芽。定植时只要将纸袋搬移,不伤根系,极为方便。插穗所处的环境条件如下:
地中温度维持在15~28℃,一般要求地中温度高于空气温度3~5℃为宜。地表温度维持在0~25℃,空气温度维持在0~25℃,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65~100%,土壤相对湿度维持在30~40%。插穗处于以上环境下2个月后即能定值。
本发明的实施例:
1986年1月5日截取当年生素心腊梅萌蘖枝,枝长15厘米,下剪口离芽0.5厘米,剪口浸入吲哚乙酸50PPM和萘乙酸50PPM的混合液中24小时,插穗的浸渍深度为2厘米,取出后用清水冲洗,随即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分钟,枝条用清水冲洗后放在带孔的塑料袋里,塑料袋长16厘米,口径10厘米,袋底及中间部位打有12个小孔,孔径0.6厘米,介质装入袋内,介质由山泥∶细黄沙(径0.33厘米孔径的筛子筛选)∶砻糠灰∶炭屑=3∶1∶1∶0.2组成。介质事先在烘箱内100℃高温下消毒2小时,冷却后即装入袋内,插穗插入介质的深度是5厘米,洽好埋没下部一对芽。浇透水,表面铺上一层炭屑,置入地中温度19~24℃,土壤相对湿度33%~36%空气相对湿度80%~90%,土壤酸碱度为PH6.5~7的条件下生长,在3月5日腊梅生根发芽,即定植于盆中。
本发明的优点是取材方便,繁殖系数高,方法简便,一株成年腊梅能萌发10~30根枝条,每根萌发枝可截取5到6段作为插穗,如此一株成年腊梅用扦插繁殖法可获得50~180枝腊梅,这是其他繁殖法所不能比拟的。因为种子繁殖法容易产生变异和退化,况且良种腊梅又不结籽。分株法繁殖系数极低,两次分株间隔需要多年。嫁接法一定要具有砧木,技术要求很复杂,成活率低,只有10~30%。空中压条法,繁殖系数也不高,一根枝条只能作一次空中压条,又伤母株养分。扦插繁殖法可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即在不伤母枝的离体条件下通过相当简单的技术处理扩大了繁殖系数。
本发明进一步发展对稀有珍贵品种腊梅的发掘和繁殖,有极重要的意义,对于其他一些难以扦插的植物有触类旁通的作用,例如红枫,五针松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气象科学研究所,未经上海市气象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0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鹅绒立绒毯及其新工艺方法
- 下一篇:箱式折叠旅游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