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一种稀土捕收剂的合成工艺无效
申请号: | 86100710 | 申请日: | 1986-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0710A | 公开(公告)日: | 1987-08-05 |
发明(设计)人: | 黄林旋;任桂兰;张明旺;张新民;郭金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冶金工业部包头稀土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83/10 | 分类号: | C07C83/10 |
代理公司: | 冶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佩琦 |
地址: | 内蒙古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稀土 捕收剂 合成 工艺 | ||
本发明是一种稀土矿物新型捕收剂H205的合成工艺。
从稀土矿物中回收氟碳铈矿、独居石等矿物、必须同伴生的萤石、方解石、重晶石、磷灰石矿物有效地分离,然而由于矿物组成复杂、粒度嵌布细小、采用浮选回收稀土比较困难。近些年来。稀土选矿工作者一直致力于寻找稀土矿物的高效捕收剂,以代替选择性差的脂肪酸类捕收剂。
1978年,包头稀土研究院研制成功N-羟基环烷酸酰胺(环烷基异羟肟酸),并已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应用〔稀土矿物新型捕收剂N-羟基环烷酸酰胺,稀土,1983年第一期第64页〕该药剂利用丰富的石油加工付产品-环烷酸为原料,经酰氯化,在碱性介质中与羟胺缩合而成。用于选别稀土,N-羟基环烷酸酰胺是一种捕收剂能力很强的药剂,然而由于选择性不够,对于从杂质含量稍高的矿样中选别高品位(>60%)稀土精矿,就比较困难。此外,选矿试验中,需采用有毒的氟硅酸钠作为稀土活化剂,既污染环境,又有害于健康。
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制一种捕收能力适中,选择性好的稀土捕收剂,以适应于稀土含量较低的难选矿样的浮选。
本发明的要点在于以馏程为200-300℃焦油精制产品经磺化合成得到的“黄料”为原料,将其溶解于四氯化碳溶剂中,加入甲醇,进行酰基化反应,然后在碱性介质中与胲缩合而成H205捕收剂。
本发明研制的H205捕收剂与N-羟基环烷酸酰胺相比,合成工艺简单稳定,浮游选择性好,稀土品位和回收率提高,药剂单耗减少,同时不使用有毒的氟硅酸钠作活化剂,防止环境污染。
浮选试剂对比试验结果如表所示:
对比试验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冶金工业部包头稀土研究院,未经冶金工业部包头稀土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0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流搅拌、沸腾喷浆工艺及其设备
- 下一篇:多功能节能电磁接触器继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