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电动压下高精度辊缝检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6101231 | 申请日: | 1986-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1231B | 公开(公告)日: | 1987-04-08 |
发明(设计)人: | 夏庆亨;郭景如;程正军;丛淑贤;张群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冶金部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1B31/34 | 分类号: | B21B31/34;B21B37/12 |
代理公司: | 冶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常贵贞 |
地址: |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压下 检测 传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轧机电动压下辊缝检测防振传动装置。用于轧钢机电动压下辊缝的检测装置,由于受具有冲击、振动、摆动的恶劣的现场条件影响,国内外目前均采用间接的检测方法。一种是把具有一定防振能力的自正角发送机装在由二段蜗杆带动的减速机出轴上,测出轧辊位移的相应转角,由自整角接收机带动传感器,由数显仪表转换成轧辊位移量示出。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辊缝检测仪是由粗测,精测两部分组成,其粗测部分属于上述情况。精测部分的测量是经过一套繁琐的齿轮传动装置带动电位器进行测量的,精测时靠一个小离合器来控制。这套装置不仅造价高,复杂而且累积误差大,一是由离合器的频繁动作易打滑或损坏造成测量误差,二是经一大套齿轮传动系统传递误差大,再者是该套装置的核心部件也具有一定防振作用的接触式电位器易磨损,非线性误差大,测量范围小(±1.5mm)。
另一种是压下螺丝转动经过增速机构带动自正角机把转角信号发送到控制装置,直接将转角变成辊缝位移信号。这套检测装置也有一大套增速机构,同样也存在齿间隙与轴间隙的误差,另外自正角机本身角度误差也比较大,检测精度不易提高。
也有的减少了齿轮传动系统,但仍然没有解决由于偏心(包括动态的瞬时偏心)所引起的摆动及轧制中的冲击和振动问题,因此采用的传感器仍然停留在低级分辨阶段,没有从质的方面解决轧机辊缝检测的高精度问题和可靠性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轧机辊缝检测防振装置,实现把微米级的光电脉冲发生器或编码器等高精密传感器直接用在条件恶劣的冲击、振动、摆动的轧钢机上,进行高精度的辊缝测量。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当压下螺丝转动时把位移量变成旋转量,通过弹性传递物,推力轴承,弹性连接件、调节块、弹性环、阻尼环传递到光电脉冲发生器,然后把脉冲数通过数显仪表转为相应的辊缝值。
本发明还可以是这样实现,弹性环内部环面形状加工成类似弹簧,把光电脉冲发生器准确地装在上面并与阻尼环相配合,保证光电脉冲发生器的向心性。这样就达到了吸收冲击、振动、摆动的效果,减少或消除其传动误差。光电脉冲发生器或编码器结构精密,用于高精度测量在有振动冲击的环境中不但易丢脉冲还易损坏光学系统,在不同心的情况下振动容易损坏构件的精密配合,使光栏板与光栅盘之间隙有变化,造成输出信号的相位误差。上述任何一种情况发生都会使测量无法进行。况且轧机在咬钢时冲击加速度能达几十个G。上述的弹性环、光电脉冲发生器、阻尼环配合一体足以解决了耐冲振摆的问题。
本发明还可以用调节块调节其共振频率,而弹性连接件则缓冲了脉冲发生器由于按装偏心所造成的误差,弹性传递物是缓冲轧机压下螺丝对整个装置的不同心所造成的误差,并吸收轧机压下螺丝上升和下降所造成的位移变化,保证了传递转角的准确性,并可在全行程进行测量。经测定系统的传递分辨率≤0.00025,耐冲击加速度>100G。
该检测装置结构简单,构思新颖,省去了传统的繁琐的齿轮传动装置及自正角机等。提高了测量精度,该装置的突出优点是把高精度的微米级的脉冲发生器等高精密传感器直接用在轧钢机上,在具有冲击、振动、摆动的恶劣的环境中进行准确测量。
该装置对大、中、小、冷、热轧机不需要改造均可使用,对板带材生产的厚度控制提供了高级的检测手段,对冶金工业的发展具有现实的和深远的意义及明显的经济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所表示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工作情况。
利用该检测防振装置进行辊缝测量,是通过轧机上压下螺丝8转动实现的,压下螺丝把位移量变成旋转量,通过弹性传递物7和推力轴承6弹性连接件5传递到装在弹性环3上的脉冲发生器1,然后把脉冲数通过数显仪表转为相应辊缝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冶金部自动化研究所,未经冶金部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1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控液晶显示装置
- 下一篇:多触极水银温度计的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