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绳索升降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6101741.2 | 申请日: | 1986-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04415B | 公开(公告)日: | 1989-06-07 |
发明(设计)人: | 曼弗雷德·哈里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抓斗牵引提升装置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1/74 | 分类号: | B66D1/7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陶增炜 |
地址: | 联邦德国贝吉施-格拉***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绳索 升降 装置 | ||
本发明涉一种绳索升降装置,它由单个从动驱动滑轮和一根绳索组成,绳索的载荷部分在滑轮上绕过,其卷绕的末端用两个压辊压进驱动滑轮的V型滑轮槽中,上述两个压辊沿圆周方向依次装在一个可倾斜的压辊支承座上,而绳索的松垂部分经过一个引导装置从与绳索载荷部分相邻的压辊之后的滑轮槽中穿出来。
一种属于此类的绳索升降装置或滑轮组装置是已知的(CH-PS636,325),其中压辊支承座与压辊一起装在一个倾斜杠杆上,这个倾斜杠杆依次承载控制压辊,绳索的载荷部分挠曲着在控制压辊之间通过,并且由于它的拉力引起倾斜杠杆旋转,把压辊压在于驱动滑轮槽中运行的绳索上。“松垂部分”即绳索中没有承担载荷的那部分,它从驱动滑轮中出来,在离开滑轮槽之后被切向引开,并被向下引导到配置在绳索滑轮附近的压辊之上,这个绳索在自身重量作用下再一次被很厉害地弯曲。
在该已知的绳索升降装置中,由于反复地挠曲使绳索承受较高的负载并受到较大的磨损。把绳索穿进该装置也是件难事。绳索松垂部分的切向引走及另加引导压辊是必需的,这要求有较大的空间,而绳索的松垂部分也没有令人满意的引导。
本发明的核心问题是提供一个在本文开头详细解释的那种绳索升降装置或滑轮组装置,使绳索比较容易装进该装置中,并且其中所用引导方式能防止损坏,没有前述的弯曲,特别是没有在出口和入口处的反向弯曲,还能使绳索在互相平行的切平面内驱动滑轮的同一点上进入和离开。
本发明是以下述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位于滑轮槽旁边的驱动滑轮外圆周上有一个运行表面,而引导装置有与绳索槽切向安置的供载荷部分用的输入导轨。它还配有供绳索松垂部分使用的侧斜面,绳索的松垂部分就在这个斜面上被引向驱动滑轮的运行表面上去。
这个结构的优点在于:在该绳索升降装置中,不论绳索的载荷部分还是松垂部分均不出现反向弯曲,或者其弯曲程度均比驱动滑轮本身的弯曲程度小。至少由于自身重量而保持拉紧的松垂部分可以越过驱动滑轮的棱边被垂直向下地引导到其运行表面上,从而可以大大减小所要求的空间。
为了确保松垂部分很容易地从滑轮槽中通过并到达驱动滑轮的运行表面上,一般该槽所具有的截面相对于驱动滑轮平面不对称,与远离该运行表面的侧面相比,滑轮槽中与运行表面相邻的侧面具有更大的倾斜角。此外,在运行表面及它的相邻滑轮槽侧面之间的棱也被倒成圆角。
为了确保甚至在中等外加压力下,而该压力又被两个压辊分配到几处时,能有足够高的拉伸力传送给绳索,事实证明使用窄滑轮槽是有利的。远离运行表面的滑轮槽侧面的倾斜度可以很小,在极端情况下是零度。
引导装置在侧斜面之前的驱动滑轮的拉伸方向最好有一个舌片,引导装置的舌片尖部向上伸展到绳索槽的底部,而且该舌片形成沿驱动滑轮圆周方向上升的径向斜面。舌片尖部当绳索插入时将绳索末端抬起,并把绳端从滑轮槽中引导出来,直到绳端跨过侧斜面被引导到驱动滑轮的运行表面上为止。此外,舌片还可用来清除落在滑轮槽底上的灰尘或其它杂物,因此使滑轮槽在整个深度上保持清洁。
为了把从滑轮槽引出的绳索松垂部分导向与引入载荷部分相平行的一个引出平面上去,引导装置中在驱动滑轮的运行表面之上方有一个弯曲的第一引导表面,该引导表面作为开始于舌片区域终止于引出管的松垂部分的依托。此外,供载荷部分用的引入导轨便于被做成引入通道,它的后边跟随有供载荷部分用的第二个引导表面,该引导表面装在滑轮槽的对面,它后边跟随有通常在这类驱动滑轮机械中使用的绳索槽圆周保护装置。
在按本发明制作的绳索驱动装置中,为绳索提供了一个狭窄的V型槽,结果绳索陷入绳索槽内相当深,甚至没有什么磨损。因此显然需要使压辊伴随动作。为达此目的,在按本发明制作的滑轮驱动装置中,压辊具有较窄的可以引入滑轮槽的径向凸台,而且压辊支承座与压辊一起装在有弹簧支承的杠杆上,该杠杆可以完成较大的旋转行程并具有足够的长度,从而用较小的弹簧加载就可以通过压辊施加足够大的外加压力至绳槽中的绳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抓斗牵引提升装置股份公司,未经抓斗牵引提升装置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17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蒸汽热水联合采暖系统
- 下一篇:用分步结晶法提纯金属的改良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