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加工齿条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6101932 | 申请日: | 1986-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1932A | 公开(公告)日: | 1986-10-15 |
发明(设计)人: | 安斯加·比茨 | 申请(专利权)人: | 腓特烈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2/02 | 分类号: | B21D22/02;B21J5/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许宾,杨梧 |
地址: | 联邦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工 齿条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齿条的工艺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汽车转向装置的齿条,该方法是对近似圆形断面的齿条坯料进行无屑加工。还涉及在此之后制成的齿条。
在DE-OS 32 02 254中对制造齿条的工艺方法的设备做了说明。所述的工艺方法是对齿条进行压力加工,即将齿条坯料放置于压力机中,由一个上模和一个下模进行冷成型压力加工,加工时,坯料上的压模会产生一种摆动运动。这种制造方法的加工时间是比较短的,对材料的要求也很低。由此方法制成的齿条底部或背部呈Y形。在转向装置中,齿条以此部位支承于一托板上。由于呈Y形,因而齿条可以很好地支承于此托板上,然而却不能绕其纵轴转动。这就意味着,如果存在有间隙、加工不精确部位或弯曲力矩时,齿条和与它啮合的齿轮之间的啮合情况,有时是不平稳的。
人们已知,在多种齿条转向装置中,齿条的背部为圆形断面。这种齿条的优点是,它可在它的导向支承件,即托板中,绕其纵轴转动,这样便能够准确地定位在小齿轮的齿部。为了使这种齿条的齿部具有较大的宽度,就必须将圆断面坯料的相当一部分切去。这样,如果齿部离齿条的断面中心越近,则齿部也越宽,这对转向力的传递,对啮合时产生的力(滑动摩擦,齿条倾翻)以及齿条绕其轴的转动力矩的承受能力是有很大意义的。但是,齿部越接近断面的中心,齿条的弯曲强度便越低,这对安装有强度很大的呈人字形的转向横拉杆的转向装置来说,将形成不允许存在的薄弱点。这样,人们便不得不从上述两种极端情况之中,做出一种经常并不令人满意的妥协,并由于齿部不够宽而导致转向装置中会产生格格响的噪声。由于齿部的原因,人们还经常不得不选用比齿条所要求的直径大得多的棒材。由于这个原因,所以众所周知,Y形断面的齿条仍在使用,其制造方法,例如可如同上述的那样,Y形断面齿条的操作情况是否完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齿条导向支承件(托板)和转向装置壳体的制造公差。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齿条和一种制造齿条的工艺方法,这种齿条可以用简单的方法制造出来,并对出现的力和力矩具有高的强度,且是不敏感的,特别是对操作时出现的转向力,齿部的力和弯曲力以及绕其纵轴的翻转力矩是不敏感的。这些力和力矩是由于有制造公差产生的。
根据本发明,这些目的是这样达到的,即不铣去圆断面齿条原料的齿部处的余量材料,而是通过无屑成型的方法,从侧面向外压宽,这样便可以使齿部的宽度加大,而齿条背部的断面形状,至少是接近于圆形的。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制造工艺,可将齿条坯料上的齿部余量材料向外压延,因而实现了无屑加工。还有,由于支承面较宽,因而齿条即可以让其齿部支承于小齿轮上。这样便可以去掉滑块,齿条本身的尺寸也不必很大。此外,还可以使齿条的背部仍是圆的,这样便可以在托板中实现良好的导向,并具有适宜的配合,由于支承面增大,齿条便具有更大的承载能力,产生的噪音却较小。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是使齿条的圆形部分的半径,较坯料的半径和(或)齿条支承端部的半径大。圆形部分的半圆圆心位于齿条轴心的上方。
这种设计方案可在托板上形成较大的滑移面,这意味着,相应的表面压力就较小,此外还可阻止齿条产生过大的倾斜,因为当产生这种情况时,齿条便将更向上靠近小齿轮,这样,由于杠杆力臂变小,因而使齿条转动的摩擦力的作用也变小了。
如果对齿部同样进行无屑加工,那是有利的,必要时,可以将齿条坯料用一个操作程序制成齿条。
在本发明的范畴内,可以用多种无屑加工工艺制造齿条,如热锻法,以及带摆动模的冷变形工艺。
下面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案,并以附图说明原理。
齿条坯料1(图中以虚线表示部分)可以由一种半径为R1的圆形棒材作为原料制造。用适当的模子(共有两件,与待加工的齿条具有相反的形状)经过无屑加工之后,即可将齿条坯料加工成齿条。二模子未示出的分型面将根据应用情况来确定。一般,人们用一个模子使齿部成型,用另外一个模子使齿条的背部成型。
在成型过程中,齿条坯料的材料可从上面压下,并从侧面向外压出,这样便在两侧形成展宽部2和3,其宽度超出了半径R1。此展宽部位于齿部4内,即齿条齿部将伸展至二展宽部2和3内,这样便使齿部4明显加宽。
图中右半部分示出了一种加工方式:齿条坯料的底部半径仍为R1,即齿条的背部5仍保持圆形或至少近似于圆形。这样,便在背部5和展宽部3之间的过渡区形成一个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腓特烈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未经腓特烈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1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柔性敷层
- 下一篇:轧制钢板材的连续轧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