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发电机电制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6102307 | 申请日: | 1986-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2307B | 公开(公告)日: | 1987-12-16 |
发明(设计)人: | 横田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P3/00 | 分类号: | H02P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叶凯东 |
地址: | 日本东京千代***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电 机电 制动 装置 | ||
本发明是关于利用发电制动(电制动)来停止无刷励磁式发电机的发电机电制动装置。
在无刷励磁式发电机中,当转数降低时,发电机磁场电流也同时减小,因此,发电机的感应电压按转数的平方减小,且因短路电流减小,无电制动效果,所以过去没有采用电制动。本发明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研究出的发电机电制动装置。
众所周知,电制动是把发电机的电路短路,通以大约额定电流大小的短路电流,通过发电机的I2R损耗来使发电机制动的方式。在转数小的水力发电站中,转动部分所具有的转动能量大,从而,如果用机械制动,就受到热量的限制,不仅延长停机的时间,而且制动片的磨损也大,使维护很困难。所以,提出了一种设想,通常,发电机的停止用电制动进行,而机械制动只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现将以往可控硅励磁式电制动的一个例子,利用图3加以说明。1为发电机,1A为其磁场线圈,2为电制动用断路器,3为发电机用断路器,4为主变压器,5为仪表用变压器,6为励磁用变压器,7为自动电压调整器(AVR),8为触发电路,9为可控硅桥路,10为磁场断路器,11为磁场放电电阻,12为初始励磁及电制动用接触开关,13为初始励磁及电制动用二极管桥路。
当根据发电机的停止指令,将发电机用断路器3及磁场断路器10开路,消掉发电机1的磁场电流,即消磁后当发电机的电压只留下剩余电压时,将电制动用断路器2闭路。接着用接触开关12接通电制动,通过二极管桥路13向发电机1的磁场通以发电机的额定电流大小的短路电流进行励磁、来产生电制动。
电制动时的电流由下式给出,
其中,
I:电制动时的电流
S:转差
V:发电机电压
R:电枢电阻
Xd:同步电抗。
这些过去的可控硅励磁方式,即使发电机的转速下降,由于确保了励磁电源,而使上式的电流能继续流动,因此,为了使电制动在发电机停止以前一直有效地起作用,一直被采用。
另外,把过去的无刷励磁式励磁电路的一个例子示于图4.1为发电机,1A为此发电机的磁场线圈,3为发电机断路器,4为主变压器,5为仪表用变压器,6为励磁用变压器,7为自动电压调整器(AVR),8为触发电路,9为由可控硅桥路构成的整流电路,10为磁场断路器,14为无刷交流励磁机,15为旋转整流器,16为初始励磁用接触开关,17为反向阻流二极管,18为调整电阻,19为电池。
过去的这种无刷励磁装置,虽然由于有不需要滑环和电刷,维护起来容易的优点,所以多方面得到利用,但是由于无刷交流励磁机直接连接到发电机上,当转数下降时失去励磁能力,没有电制动的效果,因此曾有不能采用电制动的缺点。本发明研究出一种电路,即使在无刷励磁方式的情况下,也能产生电制动的效果,消除过去的那种缺点。
本发明所涉及的发电机电制动装置,在结构上至少在发电机运转时,给提供发电机无刷励磁装置的磁场电流的整流电路始终加上励磁电压。
通过上述办法,使过去不能采用电制动的无刷励磁式发电机电路,也能发挥电制动的效果。
下面,按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图1中,2为电制动用断路器,20为通常运转时与初始励磁和电制动时切换的转换电路,21为初始励磁和电制动时的触发角控制电路,22为转数检测电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1与过去装置的图4的区别,首先是设置了电制动用断路器2,把励磁用变压器6联接在发电机断路器3与主变压器4之间,始终向由可控硅桥路构成的整流电路9加上电压;再则,省去了初始励磁电路,由通常的励磁电路兼用;为了在初始励磁和电制动时兼用励磁电路,附加了进行这时控制触发角用的转换电路20及控制电路21。
下面对工作情况进行说明,当发电机1由没有图示的原动机驱动而达到额定速度时,接通磁场断路器10,控制由可控硅桥路构成的整流电路9,使发电机的电压从触发角控制电路21经转换电路20,触发电路8,达到适合于初始励磁触发角所要求建立起电压,当电压、相位、频率与系统一致时,接通发电机断路器3,接着将转换电路20转接到自动电压调整器AVR7一侧,进入发电运转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2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