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显示装置和显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6102435 | 申请日: | 1986-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2435A | 公开(公告)日: | 1986-10-15 |
发明(设计)人: | 永田清一;堀田定吉;武田悦夫;宫田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9G3/20 | 分类号: | G09G3/2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叶凯东 |
地址: | 日本大阪府门***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显示 方法 | ||
本发明是一种显示装置,特别指矩阵型显示装置。
矩阵型显示装置在行电极总线和场电极总线的交点上设置显示单元,这种显示装置的特点是能够平板化。但是,当总线断路时,连接于这条总线上的显示单元就不工作了,出现显示线缺陷。对显示装置来说,这种显示线缺陷是致命的缺陷,如果总线中有一条断路,这台显示装置就只能变成废品了。为了减小总线断路的影响,发表了以下的先有技术。
1、设置两条传输同一信号的总线
为了校正缺陷,重复必要的功能,即对于出现缺陷的部分提供备份。作为断路的对策是制作辅助的备用线。把各总线重复设置两条的方法有日本公开说明书“特开昭56-90497号”、“特开昭56-153588号”、“特开昭56-153589号”,这些是众所周知的。
2、把两种总线材料迭层
例如,在薄膜晶体管(TFT)驱动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把传输扫描信号的总线材料和传输显示信号的总线材料迭层,在迭层部分即使有一种总线材料出了缺陷,还能用另一种材料来保证导通。
3、设置两个向总线提供信号的驱动部分
在“特开昭56-153587号”中公开了这种方法。如果显示装置的显示部分和驱动部分能够一体化和集成化,这种方法是特别有效的,但是,如果必须把驱动部分和显示部分分开制作然后再把这两部分连接起来时,需要组装的点数就大大增加了。
当矩阵型显示装置要显示的象素数目很大时,总线断路的影响的确是个严重的问题。为了减轻这个问题,设计出各种方法。在上述第一个先有技术实施例中,设置了本来不需要的备用总线。因此,在透射型显示装置中,透光部分的面积(即开口率)减小了,使显示变暗。第二个先有技术实施例是设法抑制断路的出现。为此,必须设置使两种料材接触起来的接触孔,如果考虑能够加工的最小宽度,就必须使总线本身很宽,这也会使开口率下降。另外,在TFT部分中,把两种材料迭层在原理上是不可能的,对于这部分中的断路问题,这种方法就完全没有效果了。在采用把显示部分和驱动部分一体化和集成化的特殊材料时,第三个先有技术实施例特别有效。如果考虑到有关电路必须处理的信号频率,则须限定采用电子迁移率相当大的材料作为薄膜晶体管材料,通常采用的有非晶硅和多晶硅等,这种材料虽然能够制成显示部分的TFT,但是,从材料性能来看现在还不能制成包括信号处理的驱动部分。因此,在采用这种材料时,必须把驱动部分和显示部分分开制作然后再把这两部分连接起来,这时需要连接的点数(即组装点数)就大大增加了。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才提出来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很难发生显示线缺陷的显示装置,在这种装置中利用简易的组成,即使总线出现断路点时,也能在对应的显示单元上加入应该显示的正确信号。
图1为本发明显示装置的组成详图,图2为组成示意图,图3示出定时图,根据本发明成品率的统计概率,图4a示出信号总线断路的影响(N=1-先有技术实施例,N=2-本发明),图4b示出扫描总线断路的影响。
本发明是一种显示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这种装置中具有传输显示信号的第一组总线和传输扫描信号的第二组总线,在这两组总线的交点上设置显示单元,由任一总线端提供信号,能够从这条总线向另一条总线传输,在这两条总线之间设置自由通断的开关,能够把若干条总线连接起来,进而在各总线上同时设置这种开关,把信号加到总线上去。
根据本发明,利用上述组成,即使在特定总线上存在断路点时,也能从没有断路点的其它总线迂回地传输信号,从而在各显示单元上加入正确的显示信号。因此,即使是属于总线有断路点的那些显示单元,也能用显示信号正确地驱动,这样就抑制了显示线缺陷的出现。
实施例1
图2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主要部分。图1示出比图2更为详细的组成。把TFT驱动的液晶显示板1、提供显示信号的H(行)驱动器2、提供扫描信号的V(场)驱动器3,用虚线区划开来。图3示出图1实施例中控制信号波形的定时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2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