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加速酒老熟化的电催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6103016 | 申请日: | 1986-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3016A | 公开(公告)日: | 1987-1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镇钦;陈其卿;张惠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F3/00 | 分类号: | C12F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专利代理处 | 代理人: | 何小星 |
地址: |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速 熟化 电催化 方法 | ||
本发明关于加速酒老熟化的方法。
酿好的酒,需存放多年,让其自然老熟,其酒味醇和,回味绵长,香气宜人。但这种自然老熟的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生活上的需求。因此缩短酒的陈酿期,加速酒的老熟化技术方法,一直是饮用酒工业不懈追求的目标。几十年来,人们研究了如下的方法:冷热处理法,超声波处理法,高频电场加紫外线综合处理法,磁场处理法,微波处理法,红外线处理法,电泳处理法,Co60r射线辐照法,生物催陈技术等大约十多种方法,但是用这些方法加速酒的老熟化,存在种种弊病:有的效果不明显,质量差;有的成本高,技术复杂;有的能量转换率低;有的存放后会返青,有的甚至对人体健康有所影响或容易产生变异污染;有的小实验可以,大生产不行,总之,难以在工业上应用。
鉴于以上这些情况,研究一种效果好,在经济和技术上可行,使用方便的加速酒老熟化的技术方法,乃是目前急待解决的一大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研究这样一种技术方法,它适用于酒厂大工业生产,使酒在色、味、香上俱佳,能保持黄酒或白酒名牌产品的质量,并且技术易于掌握、易于推广。
酒的老熟化过程,前期是氧化过程,后期兼有还原过程。本方法的特点,即是通过电催化方法,由一组有催化能力的Pt电极在阳极化时使整个酒体处在比较强的氧化态下,起氧化作用。酒在Pt电极上实现部份乙醇变乙醛,变乙酸,从而促进酯化,蛋白质分解,酵母死亡使氨基酸增多等变化。同时在高电位的推动下,促进水和酒精的缔合,使酒味醇和,并且让酒液在氧化电位下加热搅拌,恒温在60℃-75℃,30-48小时,使黄酒完成变色反应,达到色、味、香俱佳。由另一组Pt电极完成酒还原过程,从而达到老熟化目的。两组Pt电极分别由恒电位仪控制电位。承担氧化作用组的工作电极Pt电位控制在+0.6V-+1.6V(相对饱和甘汞电极);承担还原作用组的工作电极Pt电位控制在-0.1V--0.5V(相对饱和甘汞电极)。
处理时间:对于黄酒类,60℃-75℃恒温30-48小时,然后降至室温,再处理6-60小时。对于白酒类,不必加温,在室温下处理6-50小时。
采用本方法后,甜黄酒的老熟化陈酿期由三年缩短到只需四天。其理化指标变化如下:
处理后的理化指标完全符合出厂酒的要求。上述数字的差异,正说明了老熟化过程的完成。并且风味质量不变。
采用本技术方法处理后:大大缩短了陈酿期,黄酒类老熟化时间由三年缩短为4天,白酒类由二年缩短为2天,而且无损耗,收率接近100%。处理过程中,不向酒体带进任何对人体有害金属离子和产生任何有害化学物质;处理后,酒存放期间,不发生返青问题。
设备简单,维护容易,技术容易掌握。不污染环境。它可以适合各种规模和各种产量的酒厂应用,设备一次投资可用十年以上。设备安装无任何苛刻要求。
本方法经济效益显著,以售价不高的甜黄酒为例,若年产一千吨,可减少流动资金310万元,少付利息26万元,减少损耗10万元,减少库容量7000m3和大量装酒容器。
本发明所用的酒处理装置如图(一),图中,D为处理酒槽,它可以是不锈钢槽、碳钢槽、木桶或陶瓷缸。A-A′为Pt电极组,A为工作电极,承担氧化作用,A′是辅助电极,A电极阳极化状态由恒电位仪F调节控制,fA为饱和甘汞电极,F为阳极化恒电位仪。B-B′为Pt电极组,B为工作电极,承担还原作用,B′为辅助电极,fB为饱和甘汞电极,B阴极化状态由恒电位仪G调整控制,G为阴极化恒电位仪。C为搅拌器,E为电加热器。
上述装置系统作为实验室装备很实用。氧化作用和还原作用,可各自独立地、自由地调节在任意的电位上,在研究工作中,十分方便。但在工业生产上应用,针对某一确定的酒类进行催熟,可以对装置系统进行简化。
简化的装置如图(二)。图中:A为Pt电极,A′为不锈钢储酒罐,f为参比电极,B为酒汞,C为加热器,D为阳极化恒电位仪。A阳极化状态由恒电位仪D调节,可严格地控制在+0.6-+1.7V范围中任意一点。A′电位则在-0.7--0.95V中波动。经此简化,可节省一半投资。
本发明的实例如下:
实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3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与磁盘驱动器兼容的盒式磁带机
- 下一篇:去蒜味漱口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