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一种能分离富集贵金属的树脂无效
申请号: | 86103557 | 申请日: | 1986-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3557A | 公开(公告)日: | 1987-12-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寿亭;陈伟朱;林雪;李玲颖;何炳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12/08 | 分类号: | C08F212/08;B01D15/04;//;2202021612;21214) |
代理公司: | 南开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谭海安 |
地址: | 天津市南开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富集 贵金属 树脂 | ||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具有特殊性能的树脂(AP树脂)的合成以及从各种含金矿物及含金(或钯、铂)溶液中分离、富集金(或钯、铂)的方法。
关于使用各种树脂吸着金的问题,各国学者曾做过不少工作,例如在Brit.Patent 1,153,717(1969)曾提到用异硫脲树脂回收金的方法;日本特许56-20132(1981)曾提到用巯基树脂来吸着金,但这类含硫树脂的稳定性不佳,而且被吸着的金难以洗脱,因此一直没有得到实际应用;Myasoedova等人曾合成了含有吡唑功能基的树脂富集贵重金属〔1〕,但在大量Fa3+存在时,这类树脂对金的吸着量严重降低。比外,F.Varnon也曾做过用羟肟酸树脂吸着金的试验〔2〕,但上述各种树脂对金的吸着能力和洗脱能力都不太理想。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研制出一种树脂,它能从金矿、含金(或钯、铂)的催化剂以及含金(或钯、铂)的各种溶液和废液中回收金(或钯、铂),而且能在大量伴生离子(如铁、钴、铜、镍等离子)的存在下选择性地吸着金(或钯、铂);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寻求一种分离、富集並定量地分析金和其他贵金属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合成了一种螯合树脂-AP树脂,该树脂对Au3+的吸着能力高(对钯、铂也有一定的吸着能力),而对其他常见的共存金属离子却基本不吸着,因此利用AP树脂即可用分离、富集和纯化金(或钯、铂),其整个交换过程如下:把含金(或钯、铂)的物料用王水溶解后,从上至下地通过装有AP树脂的吸附柱,则金(或钯、铂)和一些其他的贱金属都被吸着在AP树脂上,然后先用HCl溶液洗脱贱金属,再用HCl-NaClO4溶液将钯、铂等贵金属洗脱,最后用丙酮一盐酸溶液把金洗脱下来,或者把仅含金(或钯、铂)的树脂灼烧,则可得到高纯度的金(或钯、铂)。为了合成AP树脂,可把苯乙烯与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或二乙烯基苯)交联共聚成球型共聚体,然后同氯甲醚进行傅氏反应即得到其氯甲基化的共聚体,后者与α-氨基吡啶反应则得到AP树脂。
使用AP树脂吸着金时其吸着容量高达500-600毫克/克树脂。而且该树脂对铂、钯也有一定的吸着能力,但对绝大多数贱金属却基本上不吸着,故对贵金属有较高的选择性。同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淋洗液把吸着在AP树脂上的金-钯、金-铂或钯-铂金属离子分别从柱上洗脱下来,以达到分离的目的。贵金属价值昂贵,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从矿石、工业废水或海水中提取金(或其他贵金属),因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办法,现举例如下:
实例1:
把30克苯乙烯、2克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40克正丁醚、0.4克过氧化苯甲酰混合均匀后加入到盛有240ml水和2.4克明胶的三口瓶中,于80℃下聚合4小时,90℃下维持4小时后,以水蒸汽蒸馏法除去正丁醚,风干后筛取0.2-0.8mm的小球(共聚物Ⅰ),收量为28克。
实例2:
用40克苯乙烯、5克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其余步骤同实例1,可得到0.2-0.8mm的小球(共聚物Ⅰ)42克。
实例3:
用50克苯乙烯和8克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重复实例1的实验操作,得到共聚物Ⅰ的小球49克。
实例4:
把30克上述制得的共聚物工加入到三口瓶中,加入200克氯甲醚、15克二氯化锌,在38℃下反应14小时,得到含氯量为14-21%的氯甲基化共聚体(共聚物Ⅱ)。
实例5:
把4克氯甲基化共聚体放入100ml的三口瓶中,加入2克α-氨基吡啶和20ml二甲基甲酰胺,于60℃下反应6小时,产物用丙酮和水洗涤,得到具有下列化学结构的AP树脂:
树脂的产量为11克。
实例6:
用4克α-氨基吡啶重复实例5的实验,得到AP树脂13克。
实例7:
用6克α-氨基吡啶重复实例5的操作,得到AP树脂15。
实例8:
称取30毫克用上法制得的AP树脂,加入20ml浓度为1毫克/毫升的金溶液,浸泡24小时,並在35℃的温度下摇荡2小时,测得其吸着量为609毫克/克树脂。
实例9:
用二乙烯基苯(DVB)代替EGDM作交联剂合成AP树脂(方法同实例1、2、3),所得树脂对金的吸着量为541毫克/克树脂。
实例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未经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3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